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46篇
  免费   2329篇
  国内免费   1455篇
耳鼻咽喉   218篇
儿科学   403篇
妇产科学   421篇
基础医学   1784篇
口腔科学   525篇
临床医学   7268篇
内科学   3378篇
皮肤病学   583篇
神经病学   748篇
特种医学   15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2978篇
综合类   13250篇
预防医学   6147篇
眼科学   485篇
药学   5544篇
  48篇
中国医学   4915篇
肿瘤学   1248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905篇
  2022年   698篇
  2021年   632篇
  2020年   907篇
  2019年   977篇
  2018年   1054篇
  2017年   701篇
  2016年   917篇
  2015年   1024篇
  2014年   2445篇
  2013年   2211篇
  2012年   2460篇
  2011年   2539篇
  2010年   2484篇
  2009年   2380篇
  2008年   2390篇
  2007年   2367篇
  2006年   2253篇
  2005年   2290篇
  2004年   2198篇
  2003年   1756篇
  2002年   1418篇
  2001年   1438篇
  2000年   1402篇
  1999年   1298篇
  1998年   1080篇
  1997年   1078篇
  1996年   936篇
  1995年   953篇
  1994年   918篇
  1993年   705篇
  1992年   652篇
  1991年   575篇
  1990年   446篇
  1989年   410篇
  1988年   369篇
  1987年   313篇
  1986年   254篇
  1985年   274篇
  1984年   208篇
  1983年   181篇
  1982年   162篇
  1981年   134篇
  1980年   115篇
  1979年   75篇
  1978年   80篇
  1977年   52篇
  1975年   28篇
  1965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 nm2 3- H1基因表达与肺多形性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回顾性分析 2 0例肺多形性癌组织中 nm2 3- H1基因表达 ,并结合肺多形性癌的转移、侵袭力、肿块大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nm2 3- H1基因在肺多形性癌中表达阳性率 ,有淋巴结转移组 (2 5 .0 %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87.5 % ) (P<0 .0 1) ,有侵犯周围组织组 (12 .5 % )低于无侵犯周围组织组 (10 0 % ) (P<0 .0 1) ,肿块直径 >6 cm组 (4 2 .8% )与肿块直径 <6 cm组 (5 0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nm 2 3- H1基因表达与肺多形性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侵袭力强弱关系密切 ,而与肿块大小无关。 nm 2 3- H 1基因高表达预示肺多形性癌转移及侵袭力低 ,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992.
198 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0月我院共收治 5 5例肾上腺肿瘤患者 ,其中 4例术前未能作出正确的定性或定位诊断 ,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 1 女性 ,38岁 ,1 998年 9月 2 1日体检时发现后腹腔肿物为主诉入院。血压正常 ,血电介质正常。血浆皮质醇、醛固酮及血浆儿茶酚胺测定均正常 ,尿 3甲氧基 - 4羟基苦杏仁酸 ( VMA)测定正常。B超发现右肾上极有一个大小为 6.5 cm×6.0 cm多房性无回声暗区 ;CT示右侧肝肾区之间有 7.0 cm× 7.2 cm大小的囊性占位病变 ,压迫右肾上极 ,囊内有多数房隔 ,有完整包膜。 CT值 2 0~ 2 2HU,强…  相似文献   
993.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于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 5 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均经门诊腹部B超发现子宫及双附件大小、形态正常 ,并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宫颈狭窄等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经。其中年龄最小 10岁 ,最大 35岁 ;经前痛经 2 0例 ,经期痛经 30例 ;病程 3个月~ 10年。1.2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中的有关诊断标准拟定[1] 。2 治疗方法2 .1 西医治疗 消炎痛片 2 5mg ,每天 3次 ,饭后服。从月经第 1天开始 ,连服 3天。2 .2 中医治疗 基本方 :当归…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胃组织中bcl 2、p5 3、nm2 3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探讨bcl 2、p5 3、nm2 3基因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对 80例胃癌组织 ,37例不典型增生癌旁组织及 2 0例正常粘膜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bcl 2蛋白在癌旁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率分别为 3%、1 9.2 %、2 1 % ,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高分化胃癌组织阳性率为 78.2 % ,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组织的 4 8.0 % (P <0 .0 5 ) ;p5 3在高分化胃癌中阳性率为 5 2 % ,明显低于低分化组的87.5 % (P <0 .0 5 ) ;nm2 3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6 0 % ,明显高于低分化及伴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 (P <0 .0 5 )。p5 3与bcl 2呈明显负相关。 结论 bcl 2、p5 3和nm2 3的表达不仅与胃癌细胞的分化等级密切相关 ,还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葶苈大枣泻肺汤为主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病毒性肺炎好发于 2岁以内的婴幼儿。本病进展快 ,症状重。我院自 1999年~ 2 0 0 1年共收治小儿病毒性肺炎 86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 6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皆为住院患儿 ,均符合小儿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均有咳嗽、喘憋、口唇发绀、鼻翼煽动、三凹征 (+)、肺部罗音等症状和体征。86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6例中 ,男 2 7例 ,女 19例 ;年龄 3~ 9个月者 19例 ,10个月~ 1 5岁者 2 1例 ,1 6岁~ 2岁者 6例 ;病情分类 :普通型 19例 ,重型 16例 ,极重型 11例。对照组 4 0例中 ,男2 4例 ,女 16例 ;年龄…  相似文献   
996.
HPLC法测定清淋胶囊中大黄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清淋肢囊中大黄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 0DS柱,l0%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46:54)为流动相,流速lmL/min,检测波长258nn。结果:大黄酸在1.0—50.0μL(7.2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0.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本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7.
PET-CT融合解剖和功能成像的优势,能较准确判断患者疗后情况,同时通过SUV值不同筛选治疗后高危病例,为其提供及时的补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笔者搜集了非小细胞肺癌疗后患者38例,对比研究18FDG PET-CT与CT在其放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评价经面罩(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道(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COPD)呼吸衰竭昏迷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应用BiPAP面罩呼吸机以S/T方式对8例COPD重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并与6例行药物治疗者比较。结果无创通气组好转7例(7/8,87.5%),药物治疗组好转4例(4/6,66.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BiPAP通气对COPD重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治疗有效,说明昏迷并不是经面罩BiPAP通气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喉咽清水蜜丸的制备、质量控制方法及其药效学和毒理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喉咽清水蜜丸中甘草酸的含量 ;对制剂的抗炎、镇痛、祛痰作用进行研究 ;对制剂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进行研究。结果 :喉咽清水蜜丸中甘草酸的线性范围为0 0384~0 615mg/ml ,回收率为 (99 20±1 75) %。本制剂具有抗炎、镇痛、祛痰作用 ,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 ,质量可控 ,疗效确切 ,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