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郭亚男  郭俊明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3):1372-1376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0多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调控RNA。它们通过序列特异性翻译抑制或mRNA 裂解来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生物学过程。近期的研究发现,许多microRNA具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一类恶性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 左右,DLBCL被定义为B 细胞起源的、有大的肿瘤细胞、具有侵袭性临床表现、需要高效力的化学治疗的恶性淋巴瘤,这类肿瘤发生于淋巴结内或结外,可原发或继发于其它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演进,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极具异质性。现已发现若干种microRNA直接参与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microRNA表达谱也与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分子亚型相关。作为一类新的分子靶标,microRNA被应用于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生物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2.
miRNA检测技术进展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miRNA是一类21~23个核苷酸左右的非编码单链小RNA,首先由Lee等[1]于1993年在秀丽线虫中发现.Reinhart 等[2]于2000年发现miRNA具有控制线虫发育的重要功能.随后,miRNA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 研究微小RNA-21(miR-2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探讨miR-21表达与DLBCL发生、发展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DLBCL存档蜡块和12例正常淋巴结中miR-21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2、p53在DLBCL中的表达。结果 miR-21在DLBCL中高表达,且在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亚型中高于GCB亚型,50例DLBCL中有18例(36.0 %)表达bcl-2,21例(42.0 %)表达p53。DLBCL中miR-21表达水平与bcl-2呈负相关(P=0.020),与p53表达、DLBCL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22;P=0.005),miR-21高表达的DLBCL患者3年生存率较miR-21低表达者低。结论 miR-21高表达可能是DLBCL恶性度高的标志,是促进DLBCL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可能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bcl-2、p53可能是miR-21在DLBCL中发挥作用的靶标。  相似文献   
7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我国胃癌死亡率男性为欧美发达国家的4.2~7.9倍,女性为3.8~8.0倍.寻找新的、有效抗胃癌药物显得很有必要.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是一种从传统中药芦荟、大黄等提取的新型蒽醌化合物.为此,本研究探索芦荟大黄素抗胃癌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 1,2 5 二羟维生素D3 (VD3 )大肠癌细胞株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并对其RNA组分hTR进行检测。【方法】ATRA和VD3 对大肠癌细胞进行诱导分化 ,在进行细胞活力测定、细胞增殖测定、流式细胞仪 (FCM )分析细胞周期及碱性磷酸酶比活性测定的同时 ,分别在诱导后第 2天、第 4天和第 6天用TRAP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并同时用RT PCR的方法对端粒酶的RNA组分进行检测 ,PAGE观察结果。【结果】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结果显示在诱导分化的第 2天后活性减弱 ,第 4天、第 6天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利用RT PCR法检测各阶段端粒酶RNA组分无明显改变。【结论】ATRA和VD3 诱导大肠癌细胞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明显抑制 ,但RT PCR检测其RNA组分无改变。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 1,2 5 二羟维生素D3 对大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ATAR和 1,2 5 二羟维生素D3 使LoVo阻止在G0 /G1期 ,未发现明显的亚G1峰。【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ATRA和 1,2 5 二羟维生素D3 均具有诱导分化LoVo细胞的作用 ,这种诱导分化与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77.
背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是嗜淋巴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的体外潜在抑制因子,可阻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侵入人体的通路.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相关等位基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3'A在我国南方畲族人群中的频率和多态性分布,探讨畲族人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的基因水平的可能原因.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赣南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对象于1995-01/12从畲族主要居住地江西省铅山县、福建省宁德地区和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随机选择3代均为畲族的186名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的无关个体作为观察对象.方法随机采集血样186份,提取基因组DNA.经PCR-RFLP分析,计算基因突变频率;并对群体分布和性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中国畲族人群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基因型构成.结果186人的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3'A频率为19.6%,群体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性别之间无差异.结论南方畲族人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3'A基因突变可能延缓艾滋病的发病进程,这一发现对于我国南方畲族人的艾滋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8.
畲族人君载脂蛋白B(apoB)基因多态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西,浙江,福建三省8个畲族家系31个个体中抽血提取DNA,用PCR技术对其apoB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扩增。实验证明:畲族人群apoB基因的多态性遵循孟德尔定律。  相似文献   
79.
以N-ras癌基因突变作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标志,用PCR技术研究该病的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12例缓解期患者中检测到4例有N-ras癌基因突变,对10列患者作动态观察发现2例突变一直存在,2例在病程中发生突变。因此,N-ras癌基因突变可用于检测MRLC。  相似文献   
80.
大豆苷原对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二羟异黄酮对胃癌细胞有无促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二羟异黄酮处理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然后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结果:MTT 结果显示:二羟异黄酮对胃癌细胞具有促进和抑制增殖的双相作用-在低浓度(0.1-1 μmol/L)时促进细胞生长,在较高浓度(10-100 μmol/L)时对细胞生长则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癌细胞群阻滞在G1期,没有明显凋亡峰的出现;凝胶电泳也末检测到明显的DNA阶梯状条带。结论:二羟异黄酮对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的生长有双相作用,较高浓度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并使细胞阻滞在G1期,而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