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近期效果。方法 行人工髓核置换术 2 1例 ,均采用单枚PDN置入 ,PR 72 5型 4例 ,PR 92 5型 1例 ,PW 5 2 5型 2例 ,PW 72 5型 14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 10 5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椎间隙高度增加。早期有 2例假体发生移位 ,但无明显症状。结论 PDN置换术能有效恢复退变性椎间盘疾病患者的椎间盘高度 ,近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 4 6例 5 4个间隙诊断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患者采用改良型SBChari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假体行置换术。结果 所有病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18~ 5 2个月 (平均 32 5个月 )。临床评价优 35例 ,良 9例 ,可 1例 ,差 1例。术后腰椎节段平均有 5 0 °(2 0~ 8 6 °)前屈和 6 2 °(4 2~ 9 8°)后伸活动 ,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 4 0 (1 0~ 8.0 )mm。术后 9个月出现滑动核轻度前脱位 1例 ,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为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提供了一个疗效好而并发症少的新方法。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5.
目的:应用国产球囊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评价其在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5.7~2007年9月收治的19例26椎严格选抒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国产可膨胀性扩骨球囊行 PKP手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以及病椎的高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均采用单侧穿刺.本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减少.结果有显著性筹异(P<0.05).X线片观察:奉组单侧穿刺的26个椎体有23个见骨水泥越过中线到达柞体对侧,骨水泥充填满意.术后椎体前缘和中线高度恢复较明显.本组有2例3椎出现椎间隙少量渗漏,椎旁少量渗漏1例1椎,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国产球囊进行的PKP手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6.
背景:由于骨形成蛋白的释放速度与新骨生长速度不匹配,单纯应用骨形成蛋白的效果尚不理想,因此,应有合适的载体来调节骨形成蛋白的释放速度.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4基因腺相关病毒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腺相关病毒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全骨髓法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人骨形态形成蛋白4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腺相关病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定感染复数值为5×104,观察两组细胞形态改变,分别行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比较两组成骨活性差异.结果与结论:人骨形态形成蛋白4基因腺相关病毒组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成骨改变,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 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均出现成骨的特征性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腺相关病毒组未观察到上述改变.人骨形态形成蛋白4基因腺相关病毒组碱性磷酸酶含量高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腺相关病毒组(P<0.01).提示人骨形态形成蛋白4基因腺相关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成骨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77.
正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一项全球化的健康问题。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1])。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大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骨折愈合,但仍有约10%~30%并发骨折不愈合,并渐进性出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llapse,OVC);其中约3%的OVC伴有迟发性神经损害(delayed neurological deficits,  相似文献   
78.
两种填充物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和锶羟磷灰石(strontium-containedhydroxyapatitece-ment,SrHAC)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应用。方法单椎体骨折29例,其中PMMA组16例,SrHAC组13例,对填充物注入量、术中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术后疼痛、临床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PMMA组平均注入量为(2.82±0.39)ml,SrHAC组为(3.75±0.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rHAC组注入填充物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稳定。两组VAS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临床效果SC评价,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rHAC是除PMMA外另一种可供选择的PVP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79.
髓芯减压术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髓芯减压术(Coredecompressoin)作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方法已有30余年的历史,对其疗效有一定的争议。以下对其历史、原理、适应证、手术技术、手术效果和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对骨折局部钢板下皮质骨血供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质量2.8~3.5 kg。双侧胫骨中段横形截骨,右侧用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内固定(实验组),左侧用同等型号的AO传统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术后2、4、6周各10只处死后行墨汁灌注微血管造影术。而后获取骨标本,用手术显微镜观察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的形态,并进行钢板下全层皮质骨纵向照片,每批照片随机抽取30张,用全自动图像数字分析系统(video image digital analysis system,VIDAS)分析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面积分数。【结果】①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形态观察:术后2周,对照组钢板下皮质骨出现大面积缺血区,并持续到术后6周;术后2周,实验组钢板下出现较小范围的缺血区,但微血管走行及分布紊乱,到术后6周,缺血区基本消失,微血管走行基本恢复正常。②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面积分数分析:术后2、4、6周,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42、1.96和2.43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齿接触半环抱钢板能够保护钢板下皮质骨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