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9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72.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无明显病因发生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目前,随着对IMH认识的逐渐深入及其治疗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其治疗技术也呈现成熟化及多样化。研究表明,早期直径较小的IMH可以进行观察随访; 奥克纤溶酶(Ocriplasmin)已被批准用于中小型黄斑裂孔和黄斑粘连(VMA)的患者; 内界膜(ILM)剥除可提高解剖闭合率。然而,对于直径<250μm的IMH,尚不确定是否总是需要剥除ILM。本文讨论了IMH的发病机制、分期、分类及当前的治疗方案。基于IMH的特点和患者的差异性,拟提出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来为个体患者选择最佳和最实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免散瞳眼底彩色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318例患者的636只眼,采用免散瞳眼底彩色数码照相机行眼底检查后,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318例患者中正常眼底109例,占筛查总人数的34.27%;非增生性DR 164例,占结果阳性患者的78.47%;增生性DR 45例,占结果阳性者的21.53%.结论 免散瞳眼底照相法是DR筛查工作中一项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对浅层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治疗组315例(435眼)采用(天亿)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重组人干扰素a-2b滴眼液,对照组298例(437眼)采用阿昔洛韦滴眼液+重组人干扰素a-2b滴眼液。术后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按染色水平分为治愈、有效、好转、无效四级,用药后术后第7 d和第14 d观察术后反应并评价,记录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结果:治疗第7 d治疗组315例(435眼)中,治愈152眼,有效193眼,总有效率79.3%;对照组298例(437眼)中,治愈87眼,有效105眼,总有效率43.9%,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2;治疗14 d,治疗组315例(435眼)中,治愈306眼,有效82眼,总有效率91.5%;对照组298例(437眼)中,治愈238眼,有效132眼,总有效率84.7%,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促进浅层病毒性角膜炎的角膜修复。  相似文献   
75.
吴敏  胡竹林  和丹 《眼科研究》2009,27(3):165-165
我院与国际奥比斯合作于2007年7~8月首次将虚拟现实眼科手术模拟仪(EYESI Surgicalsimulator)运用到白内障手术培训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角膜移植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植片情况。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02以上17例(0.2以上7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2例,内皮型排斥反应1例。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不但缓解症状且能不同程度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对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进行临床研究,并评估此术式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运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7例(37眼).手术成功的判定标准: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5~21 mmHg,且视力稳定、角膜透明者视为手术成功.结果 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34.3±13.7)月.术后平均眼压(18.2±6.3)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58.4±23.8)mmHg明显降低(P<0.0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术后2周内完全消退;12例(32.43%)浅前房;9例(24.32%)低眼压;8例(21.62%)脉络膜脱离;1例(2.70%)眼球萎缩.25例(67.57)术后2d前房积血吸收.手术成功率1、2、3a分别为86.49%、81.08%、75.68%.结论 长期随访观察及临床研究显示脉络膜上腔引流术设计合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8.
腮腺、颌下腺肿大常见于流行性腮腺炎,但近年来发现部分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儿,病程中也可以并发腮腺或者颌下腺肿大。现将近5年观察的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选择我院1992年~1997年夏秋季节时住院且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乙脑病例。 1.2 诊断标准:符合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第4版的乙脑诊断条件。病原学根据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特异性IgM测定阳性者。 1.3 腮腺肿大超过2cm×2cm;颌下腺肿大超  相似文献   
79.
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深大溃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深大溃疡的效果。方法 行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术41例41眼。其中各类溃疡34例,严重碱烧伤6例,铁水烧伤1例。溃疡最大直径≥8mm,病灶中心深度均超过角膜基质层2/3厚度,其中2例有微穿孔。术前视力均低于0.05。术后随访6—12月。结果 术后1周37例植片透明,4例浑浊,上皮均修复。术后2周31例植片透明,7例浑浊,3例融解穿孔摘除眼球,出现排斥线9例。术后3月27例植片基本透明,11例浑浊;排斥反应4例;视力≥0.05 21例,视力手动—0.3。术后6月失访5例;23例透明,12例浑浊;真菌复发2例;视力≥0.05 19例。术后12月失访11例;16例透明,9例浑浊;排斥反应1例;视力≥0.05 17例。结论 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深大溃疡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0.
Avastin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易伟斌  胡竹林 《眼科新进展》2007,27(11):874-877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是损害人类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有关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尚未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单克隆抗体Avastin的诞生,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已获得显著效果,现将Avastin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相关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