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脾脏大小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切除术后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10月期我院行脾切除术治疗的67例ITP患者,根据患者脾脏体积指数分为正常组(<600cm~3)与脾大组(> 600cm~3),对两组患者的短期起效率(30d起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67例患者中,28例脾脏大小正常,39例脾脏增大。脾大组短期起效率76.92%高于正常组短期起效率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脾切除术是一种治疗ITP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脾脏大小是一项能有效预测ITP患者脾切除短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双向凝胶电泳是目前最好的蛋白质分离方法,然而胆汁样品中的盐、脂和蛋白酶对双向凝胶电泳干扰较大,影响电泳图谱的重复性。 目的:通过对胆汁样品双向凝胶电泳的几个关键环节的分析,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有效分离胆汁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胆汁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对照实验,于2008-03/11在重庆市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胆汁标本取自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于肝移植过程中从供体中取得。 方法:将标本分别按3种不同方法进行处理:①2D-Clean-up试剂盒处理胆汁标本:用裂解液,7 mol/L尿素,2 mol/L硫脲,质量浓度为0.4 g/L的过硫酸铵,65 mmol/L二硫苏糖醇,质量浓度为0.2 g/L的载体两性电解质溶解沉淀过夜。②在胆汁标本中加入4倍体积的预冷丙酮,用预冷的丙酮洗涤沉淀,然后用真空冻干机抽干,用裂解液溶解沉淀过夜。③在胆汁标本中加入4倍体积的预冷三氯乙酸/丙酮混合液,用预冷的丙酮洗涤沉淀,然后用真空冻干机抽干,用裂解液溶解沉淀过夜。经过一维等电聚焦和二维SDS-PAGE电泳分离人胆汁蛋白质组。将切取的蛋白质点进行脱色,酶解,萃取,冷冻抽干后,进行质谱鉴定。 主要观察指标:胆汁双向电泳图谱上蛋白质点数目,位置及重复性的比较。 结果:3种方法均能得到理想的一向电泳等电聚焦,与单纯的丙酮沉淀法相比较,但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损失了较多的中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因此不适合于胆汁标本的处理。与2D-Cleanup试剂盒处理法相比,丙酮沉淀法纯化胆汁内盐、脂较丰富,去除干扰成分,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势。 结论:通过优化胆汁蛋白质提取、上样量和双向电泳重复性检测等步骤,建立了人胆汁双向凝胶电泳的方法,丙酮沉淀与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结合是获取人胆汁蛋白质组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临床医学七年制作为我国长学制医学教育的新模式,已经经过了24年的实践。作为特殊的试验性群体,七年制不仅具有学制年限长、严格淘汰制的特点,还有生源优秀、发展潜力大等特点,而在现今扩招、就业压力等环境下,七年制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校在15年七年制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的总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再次肝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价值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2013年26例复发性肝癌施行再次肝切除的临床资料。 结果:首次与再次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21.0(3~192)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为69.6%、26.1%、8.7%;再次肝切除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9.0(3~35)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为68.4%、0、0,中位生存时间为 40.0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为83.5%、55.7%、13.0%。26例患者总的生存时间为(87.8±19.3)个月,总中位生存时间为57.0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100%、60.8%、30.4%。首次术后早期(2年内)复发行再次肝切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首次术后晚期(2年后)复发行再次切肝除患者(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手术方式及病理分期与再次肝切除术后的生存有关(均P<0.05),三者在多因素分析中的P值分别为0.089、0.006、0.054。 结论:再次肝切除可提高复发性肝癌总生存率,但要严格选择适应证与合理的手术方式。复发间隔越短及肿瘤病理分期越晚,再次肝切除手术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正《肝胆胰外科杂志》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1989年创刊,双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1007-1954,CN33-1196/R)。本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多次获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在浙江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医药卫生刊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36岁。因腹痛腹胀1个月,皮肤巩膜黄染1周于2015年7月22日入院。1个月前出现上腹部剧烈绞痛,伴腹胀、恶心、呕吐,食欲欠佳,巩膜稍黄染于院外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给予对症治疗。因反复上腹部剧烈绞痛,自行服用布洛芬止痛(每天大概10片左右)后黄疸加重,尿色加深。体检: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胰头及十二指肠的血管走行,为在DPPHR术中如何保护十二指肠的血供及是否行Kocher操作提供更多的形态学资料。 方法 随机选取40具尸体,充分解剖暴露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对供应十二指肠的动脉及伴行的静脉行径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 结果 在97.5%的标本中(n=39), 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弓及伴行的静脉均位于胰后筋膜内;在90%的标本中(n=36), 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及伴行的静脉走行于胰十二指肠沟内,易于保留;在个别标本中(10%, n=4), 没有完整的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其中1例标本(2.5%,n=1),没有完整的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弓,但供应十二指肠的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仍位于胰后筋膜内。 结论 DPPHR手术的关键在于保留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弓,同时尽可能地保留部分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而Kocher操作有利于保护胰十二指肠后动脉弓;在个别标本中,没有完整的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弓,此时施行DPPHR可能伤及十二指肠血供,导致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20.
改良袖套法建立异种心脏颈部移植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采用改良Heron袖套法建立小鼠→大鼠异种心脏颈部移植模型.方法:选择NIH小鼠和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用聚乙烯套管将小鼠升主动脉与大鼠右颈总动脉端端套入吻合,同法将小鼠肺动脉与大鼠右颈外静脉端端套入吻合,以建立小鼠→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果:进行移植手术30次,成功率93.3%.移植后心脏平均存活时间2.13±0.8天.结论:改良袖套法操作简单、迅速、稳定、便于观察,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