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72.
目的:为了寻找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共同危险因素,探讨不明原因青年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血浆蛋白Z(plasma protein Z,PZ)水平的变化及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天津渤海石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3例不明原因青年脑梗死患者、39例不明原因青年脑出血患者,同时纳入78例体检者作为对照,以上对象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浆PZ水平。结果:脑梗死组PZ水平为(2.85&;#177;0.69)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07&;#177;0.80)m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q=6.1977,P&;lt;0.01);脑出血组PZ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脑出血组PZ水平为(1.22&;#177;0.5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q=4.6448,P&;lt;0.01)。脑梗死组PZ水平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正相关(r分别为0.505,0.436,0.620,P&;lt;0.05)。结论:PZ水平的升高/降低可能与青年不明原因脑卒中有关,但进一步的结论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评价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管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预后及复发的影响,为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0年2-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9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危险因素状况进行定期针对性的指导治疗及健康干预,并在发病1年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11.91%,病死率为3.82%,预后不良率占34.38%.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1年未控制组的复发率及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控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戒烟、戒酒与1年预后有关.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危险因素的管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是最经济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之一,可显著地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及预后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究调整待产姿势分娩模式与传统分娩模式对产程及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省聊城市中医院自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生产方式分为传统组与调整组,每组各4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分娩模式,调整组给予调整待产姿势分娩模式,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宫缩率、药物引产率、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产妇依从性及产程所用时间.结果 传统组自然宫缩率为47.50%,剖宫产率为45.00%,调整组自然宫缩率为75.00%,剖宫产率为22.50%,调整组较传统组相比自然宫缩率显著提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2、5.46,均P<0.05),传统组产妇依从率为70.00%,调整组依从率为82.50%,调整组较传统组相比依从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5),传统组与调整组相比第一产程时间无显著性差异(t=1.34,P>0.05).调整组较传统组相比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4、3.34、5.11,P<0.05).结论 采用调整待产姿势分娩模式相比于传统分娩模式可显著降低药物引产率及剖宫产率,提高产妇依从性,缩短生产所用时间.  相似文献   
75.
不同类型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脑梗死、脑出血及不同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方法前瞻性登记2007年1月1日—2008年5月31日于天津市环湖医院卒中单元病房入院的脑卒中患者1257例,收集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比较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在脑出血和脑梗死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1.0%,61.8%)高于女性(29%,38.2%),但心源性脑栓塞女性占多数(54.5%)。男性更容易发生脑出血(P=0.008)。脑出血组的平均发病年龄([60.87±12.041)岁]低于脑梗死([64.54±11.595)岁],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高血压、酗酒的发生率高于脑梗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纤颤和久坐生活方式的发生率均高于脑出血,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动脉狭窄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发生率最高,糖尿病在小动脉卒中的发生率最高,心房纤颤在心源性脑栓塞中的发生率最高。高脂血症、吸烟、酗酒和肥胖在不同亚型脑梗死中所占的比重无明显差异。肥胖在不同类型卒中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脑梗死、脑出血和不同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高血压是各类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中,应该考虑不同因素对不同亚型卒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龚枫评  韩旭  龚俞睿  王景华 《陕西中医》2016,(10):1392-1393
目的:探索慢性乙肝切中要害的病因病机及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们三十多年临床治疗慢性乙肝的经验,追踪研究、发现了慢性乙肝的主要病因病机是一虚二毒三失调,治疗不过用苦寒解毒,采用扶正祛邪调防祛毒的综合而有显效的治疗方法。结果:从临床实际运用中研究发现了慢性乙肝的成因机理并形成了慢性乙肝治疗的辨证论治五法。结论:长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92例经CT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及188例正常对照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各年龄组,病例组的血浆LPC)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还发现:在病例组中<50岁组,其血浆LPO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中≥70岁组的血浆LPC)水平(t=2.7150,p<0.01)。分析血脂水平与血浆LPO的关系,发现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对照组与血浆LPO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和0.17,P分别<0.05和<0.02)。另外,还分析了LPO与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则未发现明显相关美系。  相似文献   
78.
为合成具有抗癌,抗帕金森氏综合症的新药,本文经电化学合成法对二氢异喹啉衍生物的N—甲基碘盐进行阴极电解还原,得到了关环后的天然化合物—去氢罗默碱。自行设计了柱形电解池,阳极:石墨,阴极:汞,参比电极:Ag丝,电解液0.1M TEAB乙腈液。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槐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确证。结果 从槐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结构确证分别为:染料木素7-O-β-D-葡萄糖苷-4′-O-β-D-葡萄糖苷(genistein7-O-β-D-glucopyranoside-4′-O-β-D-glucopyranoside,Ⅰ),染料木素7-O-β-D-葡萄糖苷-4′-O-[0633-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genistein7-O-β-D-glucopyranoside-4′-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Ⅱ),鸢尾苷元(tectorigenin,Ⅲ),鸢尾苷(tectoridin,Ⅳ),1,6-二-O-没食用酰基-β-D-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se,V),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Ⅵ)。结论 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0.
91合剂加速放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鼠于一次全身γ射线(SGy)照射前1周或者照射后3周内连续服用91合剂,可加速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91合剂的作用表现为:①加速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给药组小鼠的CFU-S/5×104BMC和CFC/5×104BMC分别高于未给药组1.4~2倍和1.4~3.1倍.骨髓细胞对LPS的增殖反应及B细胞含量都明显增高.②增强脾细胞对有丝分裂素(ConA,LPS)的反应性(P<0.05~0.01)。③提高照射小鼠的免疫应答能力.抗体水平及DTH反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④用药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