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真菌感染与鼻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病,表现为鼻腔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灰白色、半透明新生物,光镜下表现为极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真菌感染与鼻息肉的发病是否相关,目前尚存在不同看法。为探讨真菌感染与鼻息肉发病的关系,选择10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将患者息肉表面带粘膜组织行Gomoil染色(六胺银染色),光镜下查找真菌,并与正常志愿者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名滤泡性口腔溃疡。阿弗他性口炎.为反复发作]:口腔粘膜的小溃疡。整个病程约一至三周。目前尚无特异疗法。笔者近几年以来,用甲氰咪呱治疗该病,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50例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1:岁  相似文献   
13.
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是反应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笔者应用微波炉加热修复抗原方法和链霉菌素-生物素免疫亲和酶技术,检测了36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PCNA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病人 妇,34岁。右侧自发性气胸行电视胸腔镜右侧肺大胞切除术后,咳喘20余日。高分辨率CT(HRCT)提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间质呈条索样改变,双肺弥漫性薄壁囊性改变(图1)。  相似文献   
15.
<正> 笔者于1991年1月至1992年8月间,试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推注治疗阳痿患者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科 10例均为门诊患者,已婚,均经过其他多种治疗方法仍不能过夫妻性生活着。年龄20~30岁5例,30~40岁3例,40岁以上者2例。病程半年以内者3例,半年至1年者3例,1年以上者4例。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87年2月~1993年2月,本科先后收治气管肿瘤8例,其中早诊断早处理者均获良好疗效.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16~62岁.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为突出特点.症状:刺激性咳嗽、喘鸣和痰中带血3例;咽部异物阻塞感、呼吸困难3例;咯血、呼吸窘迫2例.  相似文献   
17.
Toll样受体在启动细胞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同种移植物的免疫识别,进一步研究固有免疫如何影响器官移植可能有助于改进对移植受体的治疗。本文就Toll样受体家族及其配体、传导通路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建中  王家顺  余润泽  袁民德 《吉林医学》2011,32(23):4823-4824
目的: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操作要点、临床效果、存在问题以及对策。方法:总结我院使用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23~91岁,平均75.4岁。结果:经过0.5~5年的随访,1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切割、导致颈干角变小、引起跛行,2例患者因术前有脑梗塞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术后行走功能恢复不佳,其余40例均恢复正常行走,术后优良率93.0%。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用DHS手术方法治疗,固定可靠,可减少卧床时间,能早期关节活动,早期负重,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柱状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环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柱状髂骨植入融合,颈托外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颈椎X线片、自我感觉、临床功能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恢复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部分患者重返工作。神经功能改善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优16例,良2例,中2例,无效1例;JOA评分由术前(9.3±2.1)分上升至术后的(15.4±1.6)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是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减压彻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神经恢复好,费用低等优点;术后需较长期外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