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77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7篇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炎肝硬变的必经阶段,能否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是控制肝炎肝硬变形成的关键[1].近年研究表明Ⅲ型胶原氨基肽(PⅢP)、载脂蛋白A1(ApoA1)与各种肝脏疾病的纤维化形成相关,提出PGA(凝血酶原时间,PT;α-谷氨酰转肽酶,GGT;载脂蛋白A1,ApoA1)指数是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一项指标[2].现对9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活检患者进行血清透明质酸(HA)、PⅢP、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蛋白(LN)和PGA指数检测,探讨上述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12.
成人非典型胆管错构瘤(弥漫性)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8岁.主诉腹胀、纳差1个月.于2003年11月6日入院。查体:面色暗.肝掌蜘蛛痣均阴性.心肺无异常.腹部饱满,肝脏肋下2~3cm.剑突下3~4cm.触之较硬。脾脏肋下4~5cm,质硬.肝脾均无触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化验检查结果:白蛋白28g L;总胆红素34μmol L;直接胆红素16.3μmol 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7U 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相似文献   
313.
周霖  杨永平 《肝脏》2006,11(3):218-218
本研究中心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2月进行了7例人肝细胞经股动脉插管体内移植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试验,现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14.
肝细胞体内移植治疗重型肝炎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捐献的肝脏,获得人原代肝细胞并冷冻保存,复苏后经股动脉插管移植到脾脏,观察治疗前后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及脾脏核磁共振信号的改变.结果人肝脏可获取2×1010肝细胞,复苏后肝细胞活率在70%以上,移植的肝细胞数为2×109个.移植后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胆红素、NH3、转氨酶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明显升高.出院50 d后随访各项血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脾脏内可见肝细胞信号.结论肝细胞体内移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移植的肝细胞能在脾脏内增殖、分化,替代或部分恢复肝脏合成、解毒和代谢功能,将为终末期肝病治疗开辟一项新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15.
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防治已成为人类一大挑战。近年来,HCC的临床和基础肿瘤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出现了一批可提供高级别证据的临床试验结果,为HCC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关注热点。本文通过论及HCC的防治热点,旨在指导医生遵守循证医学证据,采用个体化、优化治疗策略,使HCC患者在临床治疗上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316.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获得显著组织学应答(SHR)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以评估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的SHR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14家医院收治的CHB初治患者727例,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并在基线及治疗72周后进行肝活检。根据治疗72周后是否获得SHR(Ishak纤维化评分≤2分且组织学活动指数≤4分),分为应答组(n=160)与无应答组(n=56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HR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用C指数、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治疗72周后,患者的总体纤维化逆转率为51.2%(372/727),炎症改善率为74.4%(541/727),病毒学应答率为86.0%(625/727),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为83.5%(380/455),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13.3%(55/415)。其中获得病毒学应答及ALT复常的患者中分别有49.0%(306/625)、43.4%(165/380)未获得纤维化逆转。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317.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态势,如不及时治疗,可持续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近20年来,由于核苷(酸)类似物的上市及更新换代,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均可实现减轻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等目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及治疗经验的积累,新的热点问题逐渐浮现,包括新型血清学标志物在临床的应用,CHB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扩大、CHB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长期预后的改善等,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18.
目的 研究P-I-R分型和Laennec分级评价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组织学改变,及两种评价系统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筛选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自14个中心的218例患者,病理(Ishak 评分≥5分)诊断肝硬化接受抗病毒治疗72周完成2次肝组织活检,并符合P-I-R分型标准。218例患者分为无肝细胞癌(HCC)组(n=186)和HCC组(n=32)。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抗病毒治疗后HCC发生情况时,连续变量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P-I-R分型与Laennec分级不同组间差异时,连续变量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并计算风险比(HR)和95%CI。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HCC的累积发生率。结果 抗病毒治疗72周后无HCC组和HCC组间P-I-R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病毒治疗前后Laennec分级和P-I-R分型的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1)...  相似文献   
319.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肝癌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阻断逆转肝纤维化是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重要策略。西医目前尚无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和手段,在我国中药抗肝纤维化具有独特优势,但是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临床研究,导致缺少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笔者团队在“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下,开展了中药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阻断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以肝活组织检查为标准,纳入1000例患者,确证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阻断、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确切疗效,并成为首个具有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成果,为全球慢性肝病患者带来巨大希望,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本文重点就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对中医药阻断逆转肝纤维化研究的现状和面临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20.
近期,来自19个国家的33名具有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管理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经过三轮德尔菲法提出了12项有关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相关并发症治疗中应用的国际立场声明。本文对该部国际立场声明的主要内容进行中文摘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