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7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镁合金AZ31B对骨骼肌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扫描电镜明确镁合金AZ31B的表面形态,采用兔骨骼肌细胞与合金直接接触培养,研究其黏附率,采用扫描电镜研究其黏附情况.采用浸提液培养细胞,研究其1、3、5、7d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镁合金表面形态粗糙,有利于细胞的黏附,结果提示骨骼肌细胞在合金表面具有良好的黏附率,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黏附率逐渐增高,扫描电镜见到骨骼肌细胞在镁合金表面黏附良好.细胞增殖率结果提示镁合金促进骨骼肌细胞增殖,且未见明显细胞凋亡.[结论]镁合金AZ31B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合于骨骼肌细胞的早期黏附,且促进骨骼肌细胞的增殖,为镁合金AZ31B适用于骨科置入材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制备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并考察其成骨活性. 方法 应用离子交联法制备空白壳聚糖纳米微球和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的分布,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及累积释药率.取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以无菌手术分别在大鼠左侧股部建立肌袋.A组大鼠肌袋内植入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含rhBMP-2 1 mg),B组大鼠肌袋内植入rhBMP-2 1 mg,C组大鼠肌袋内植入空白壳聚糖纳米微球,D组大鼠肌袋内不做任何处理.评估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的成骨活性.结果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微球球形规整、分散均匀,微球平均粒径为230.0 nm,分布较集中,包封率为66.87%±4.58%,载药率为(33.44±2.29) μg/mg.A、B、C、D组的ALP活性平均分别为(1.94±0 35)、(1.48±0.56)、(0.20±0.07)及(0.18±0.06) ka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59,P=0.000),A、B组明显高于C、D组,且A组高于B组.4组钙含量平均分别为(5.20±1.42)、(3.80±1.40)、(0.19±0.08)、(0.20±0.08)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42,P=0.000),A、B组明 显高于C、D组,且A组高于B组. 结论 离子交联法可成功制备出均一的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该微球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且其骨诱导活性优于单纯rhBMP-2.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肿瘤型骨缺损,不同比例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1例股骨远端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扫描,建立股骨缺损5cm、10cm、15cm骨缺损的复合假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9对该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三组模型应力均未达到屈服应力,5cm骨缺损模型最大应力为2.1Mpa,最大位移为0.04mm。10cm骨缺损模型最大应力为5.8Mpa,最大位移为0.14mm。15cm骨缺损模型最大应力为11.07Mpa,最大位移为0.19mm。但其峰值均低于骨水泥疲劳强度。结论:骨水泥+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肿瘤不会引起股骨应力分布的明显改变。随着缺损范围的增大,引起填充骨水泥的位移增大,不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AIXS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方法 对29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AIXS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固定,随访其内固定、骨融合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期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术后无螺钉松动、移位和断裂。29例患者均在3~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XIS侧块钢板内固定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操作相对安全、方便的特点,是下颈椎后路内固定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6.
1978年4~6月,我们曾对来安县城附近的两个公社的盲人进行普查普治工作,使一部分盲人恢复了力。1980年10~12月,我们再次在有代表性的丘陵地区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镜下缝线锚钉修复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SLAP)合并前后延伸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肩关节镜下缝线锚钉修复的12例盂唇SLAP合并前后延伸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5例;年龄18~40岁,平均28.7岁;均为复合多向不稳定.镜下缝线锚钉治疗肩关节盂唇SLAP Ⅴ型损伤(Bankart损伤+SLAPⅡ型损伤)7例、SLAPⅧ型损伤(SLAPⅡ型损伤合并后下方盂唇撕裂)3例及SLAPⅢ型合并前后盂唇撕裂脱位2例.术前及术后随访均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1~22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分别为163.4°±8.6°和169.7°±4 2°;外展90°外旋为58.5°±13.6°和90.3°±5.5°;术后外展90°,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8.4°±6 2°.术前及末次随访ASES评分分别为(77.4±3.7)分和(94.3±2.6)分,VAS评分分别为(7.2±1.4)分和(1.2±0.6)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8.1±4.6)分和(93.9±3.7)分,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生再脱位,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 严重SLAP合并前后延伸损伤诊断困难,镜下能明确损伤类型,及时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38.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并检测其粒径、形态、降解及药理特性,以评估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rhBMP-2缓释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以壳聚糖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应用透视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粒径,分析其粒径分布、溶菌酶降解,了解降解特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rhBMP-2壳聚糖微球的载药率、包封率和释药规律.结果 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平均粒径大小为230nm,成球性较好,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66.867±4.575)%、(33.437±2.290)μg/mg;体外释药试验rhBMP-2可以从壳聚糖纳米微球中缓慢释放,释放行为符合双向动力学规律,整个释放过程可达30 d.结论 离子交联法可成功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球并具有缓释rhBMP-2的能力,为进一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9.
背景: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体内外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及抗肿瘤作用,但由于其所复合药物量较大,植入体内骨缺损处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是否影响骨的正常诱导、传导及生长? 目的:建立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成骨模型,进一步分析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体内成骨效应及规律。方法:分别将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及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兔股骨两干骺端骨缺损模型,定期观察股骨 X 射线影像,并取材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材料降解和被新骨替代的速度、骨与材料界面的结合情况,材料内部新骨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与周围骨形成组织及骨桥连接较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快,植入 4 周后 X 射线片影像及组织切片示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边缘开始逐渐不清,并逐步与动物骨形成骨愈合。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早期 8 周内局部以抑制组织细胞生长为主,6~12 周逐渐有组织结构向材料孔隙内生长且逐渐出现成骨细胞、骨基质及骨细胞,新生骨逐渐生长替代融合,26 周左右与周围骨形成骨愈合。说明复合抗肿瘤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早期虽对骨愈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最终仍可自行与周围骨缺损达到骨愈合。  相似文献   
40.
在全肩关节置换术中,影响关节假体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是关节盂假体的固定方式和松动可能性。近年来,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使新型的、可降低假体松动率的关节盂假体的开发成为可能。多孔钽(porous tantalum,PT)衬垫骨小梁金属肩关节盂假体(美国Zimmer公司)可促进假体-关节盂界面间的骨质形成,提高假体的稳定性,降低松动发生率。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水泥本身无成骨作用,且会造成钽金属多孔表面机械闭塞,因此在用于初始固定时可起到预防骨整合的作用。而磷酸钙骨水泥具有骨传导特性,与PMMA应用方式相同,具有与松质骨相似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且磷酸钙可被骨吸收和替代,这些特性使其可能成为提供关节盂假体初始稳定固定及PT衬垫内骨内生性的良好替代品。本研究通过生物力学仿真模型,检测3种PT衬垫假体不同固定方法(单纯压配、磷酸钙水泥固定以及PMMA水泥固定)的稳定性,并与标准全聚乙烯关节盂假体对照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