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61.
两种室缺类型小儿法乐四联症手术预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2月至1996年8月我们收治小儿法乐四联症(TOF)共238例。临床资料本组238例TOF中室间隔缺损(VSD)为干下型(S组)41例,年龄(6.4±3.1)岁,心胸比率0.58±0.04;VSD为对位不良型(M组)197例,年龄(5.2±...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排血量的评估,分析新生儿心脏术后早期较高病死率的原因,并探讨早期干预降低病死率的方法.方法 2007年1~11月,体外循环复杂先心病手术后新生儿47例,平均年龄(21.98±8.15)天.死亡4例.分析心排血量的心指数(CI)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体外循环时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的相关性,总结影响新生儿心脏术后心功能的高危因素,提出围术期治疗的优化方案.结果 新生儿心脏术后早期cI值平均(2.0±0.3)L~(-1)·min~(-1)·m~(-2),小于正常值(2.5±0.3)L~(-1)·min~(-1)·m~(-2);CI值和体外循环时间负相关、与SvO_2值正相关、与cTnI值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cTnI值改变与手术操作有关.结论 新生儿心脏术后心排血量稍低于正常值,但能满足全身脏器的氧需.新生儿心脏术后早期的较高病死率与术前存在严重酸中毒、本身疾病的复杂性、过长的体外循环时间及残留的解剖畸形有关.提高手术技术,消除残留的解剖畸形,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对危重病例尽早干预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3.
Objective Inhaled nitric oxide(iNO) has been successful used for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pulmonary vascular re- slstance (PVR) shortly after Fontan operation, but its withdrawal rebound remains a major concem. We hypothesized that iNO associ- ated with milrinone could provide additive benefits for pulmonary hemodynamic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iNO withdrawal rebound. Methods Thirty-one patieats with high transpulmonary pressure gradient(TPG, >10mmHg) and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tO2, 0.85) after modified fenestrated Fontan operation were prospectively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I.e. , group iNO (iNO at 10 ppm, dynamics, arterial blood oxygenation and occurrence of withdrawal reboun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Com- bined application achieved following improvenents including (1) decrement of CVP [(19.6±3.5)% vs. (15.2±4.6)% in group iNO, P<0.05] and TPG [(18.2±4.8)% vs. (15.3±2.6)% in group iNO, P<0.05); and increment of systemic aterial pres- sure [(8.7±2.7)% vs. (5.2±3.1)% in group iNO, P<0.05].(2)improvement of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9.3±3.2)% vs. (6.8±2.8)% in group iNO, P<0.05)]. (3)occurrence of withdrawal rebound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iNO+ Mil (1 patient vs. 6 patients in group iNO, P<0.05). Conclusion Combined uae of iNO and milrinone provided additional benefits as compared with exclusive use d iNO for patients with elevated PVR after Fontan procdure.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iNO)与米力农联合应用能否进一步改善肺循环,并降低iNO撤离后反跳发生率.方法 31例改良Fortran术后跨肺压(TPG)>10mm Hg,动脉氧饱和度(sato2)<0.85者,随机分iNO组(iNO 10ppm吸入)15例和iNO+MIL组(iNO 10 ppm吸入后1 h启用米力农0.5 μg·kg-1·min-1静脉维持)16例.比较二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动脉氧饱和度及NO撤离的反跳发生率.结果 iNO+Mil组与iNO组相比治疗后中心静脉压(CVP)降幅[19.6±3.5)%对(15.2%±4.6)%,P<0.05]、TPG降幅[(18.2±4.8)%对(15.3±2.6)%,P<0.05]、动脉收缩压(SAP)升幅[(8.79±2.7)%对(5.2±3.1)%,P<0.05]和SatO2升幅[(9.3±3.2)%对(6.8±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O+Mil组NO撤离后反跳发生率明显降低,为1/16例,而iNO组为6/15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氧化氮与米力农联合应用较单纯NO治疗更进一步改善Fortran术后的肺循环阻力.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总结小儿永存动脉干(PTA)右室流出道重建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行PTA根治手术治疗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1.5个月~3.8岁;体重3.2~23.0kg.Ⅰ型、Ⅱ型和Ⅲ型PTA分别为26例、11例和6例.18例PTA的肺动脉直接下拖至右室流出道切口上缘相吻合,前壁再用心包补片扩大;8例用Homograft管道、14例用牛颈静脉管道连接远端肺动脉和右心室,重建右室流出道;3例Ⅱ型者,肺动脉后壁用左心耳壁与右室流出道上缘做吻合,前壁再用心包补片扩大.结果 术后所有病儿均生存,5例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2例右肺动脉(RPA)压差37.5~47.3 mm Hg(1mm Hg=0.133kPa),术后17d恢复至35.3mm Hg以下.左心室流出道阶差均小于20.3mm Hg.残余VSD(2mm)1例,乳糜胸1例.5例病儿肺血管阻力高,吸一氧化氮(NO)治疗7d左右后好转.随访3个月~3年,2例病儿RPA残余压差24.0~29.3 mm Hg,均无明显右心室或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结论 肺总动脉后壁直接与右心室切口作吻合重建PTA的右室流出道,早期和远期效果良好.牛颈静脉的带瓣管道的应用,解决了小尺寸同种带瓣管道来源不足的问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6.
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LBWI)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的围术期管理体会,分析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2例低体重先心病手术病儿,出生体重855~2 500g,平均(2 168.41±416.16)g;孕26.57~40.43周,平均(36.23±3.00)周。手术年龄1~86d,平均(28.90±25.14)d,手术时体重1 790~3000 g,平均(2465.95±319.17)g。8例为非体外循环手术,14例为体外循环手术,常规改良超滤。结果5例病婴术毕延迟关胸。术后呼吸机支持,联合用药改善心功能。术后呼吸机使用5~1 080h;重症监护室滞留1~56 d;总住院12~85d。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12例,肺部感染4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房性早搏1例,左膈运动障碍1例。术后住院死亡3例,病死率13.64%,死因均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单变量危险度分析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导管依赖型先心病、复杂畸形和深低温信循环是发生LCOS或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LBWI先心病应早期手术,有利于减少因低氧血症和压力、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器官功能二次损伤,从而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67.
乙胺碘呋酮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胺碘呋酮作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安全用于心肌收缩力降低或心力衰竭末期病人,在成人中应用较多,但在儿童中应用可谓"老药新用",相关报道较少[1].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我们为85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术后心动过速者而使用乙胺碘呋酮,现总结报道其疗效如下.  相似文献   
68.
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常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对于病程的变化和手术及药物治疗方案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随着药物学的发展,临床上逐渐采用了诸如一氧化氮、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前列腺素类药物和内皮素拮抗剂等药物,配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通过单独给药和联合给药的方式,针对术前和术后的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对这些药物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9.
超高压脱细胞技术制备组织工程带瓣血管支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背景:研究表明同种瓣膜移植术后发生的退行性变性与其留存的细胞成分激发宿主免疫反应有显著的相关性.目的:采用超高压结合核酸酶洗涤方法处理猪带瓣膜血管,观察瓣膜脱细胞的效果及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的去除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4-04/2005-04在日本国立心血管病中心研究所完成.材料:实验选用月龄1~3个月的健康雄性迷你猪幼猪,体质量3~5kg.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猪带瓣肺动脉血管,分为3组:对照组:无任何处理.表面活性剂组:将带瓣管道用Triton X-100溶液浸渍、搅拌24h后洗净.超高压处理组:用超高压设备以981MPa超高静水压(4℃)将供体来源细胞压碎,结合核酸酶的消化作用,磷酸盐缓冲液的搅拌洗涤,脱去细胞残片形成带瓣膜血管支架.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观察支架形态结构,透射电镜下观察支架细胞成分去除和支架纤维保留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的超微结构.观察两种方法处理瓣膜的弹性率差异.检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前病毒DNA.定量检测超高压脱细胞前后带瓣管道中DNA含量的变化.结果:①超高压处理组瓣叶及瓣根组织表面及内部细胞完全消失,保留了细胞外基质,DNA含量显著降低.表面活性剂组瓣根组织深部的细胞无法渗透、除去.②超高压处理组瓣膜弹性率几乎不变,瓣膜功能保持较好.表面活性剂组瓣膜弹性率增加.③超高压处理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被成功灭活,无法测出.表面活性热组无法将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灭活.结论:采用超高压脱细胞方法可基本除去支架内细胞成分,可将P,1源性反转录病毒成功灭活,保持了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脱细胞效果优于表面活性剂方法.  相似文献   
70.
小儿先心病伴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小儿先心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诊断明确,及时进行外科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我科于1992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这类患儿11例(不包括术后并发心内膜炎患儿),占同期心脏手术病人0.43%(11/2575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6例,女5例,年龄2~12岁(平均7.2±3.2岁);体重9~31.5kg(平均20.5±7.15kg)。原发心脏疾病包括:法洛四联症(TOF)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