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8篇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直肠癌微血管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手术切除的47例直肠癌标本进行了血管灌注的造影研究。详细介绍了造影方法和结果。造影成功的关键在于标本的完整性、熟练的插管方法和摄片技术。造影结果表明,用灌注法显示微血管结构效果良好。肿瘤区最多见的血管改变为肿瘤新生血管、血管受侵像、肿瘤浓染和屈曲蛇行,直肠上动脉各级分支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癌肿的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92.
三氯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氯新(化学名为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广谱高效环保型抗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酵母菌等均具有高效的杀灭和抑制作用。三氯新分子中的氯原子具有特殊的稳定性,不会释放出任何游离氯,因此,不会导致过敏反应,对人体无毒无害。它进入人体后,不经过肝肾代谢,直接通过消化道排于粪便中,最终被排除体外。  相似文献   
93.
胰岛素曲线的数学建模是胰岛素曲线应用于临床的关键环节,它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泵的研制等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揭示人体胰岛素分泌的内在规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胰岛素曲线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经验曲线图形上,没有对其进行数学上的分析和量化的计算,因而人们对胰岛素曲线的应用,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笔者为研制胰岛素泵,对胰岛素曲线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大剂量胰岛素曲线的三种数学模型(分别称为正态分布法、梯形法和抛物线法),并求出其对应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并对这些模型函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取得其主要参数计算公式,从而使胰岛素曲线进入了数字量化的研究阶段,为胰岛素曲线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医学研究(包括胰岛素泵的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先介绍其中的正态分布法.  相似文献   
94.
胰岛素曲线的数学建模是胰岛素曲线应用于临床的关键环节,它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泵的研制等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揭示人体胰岛素分泌的内在规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胰岛素曲线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经验曲线图形上,没有对其进行数学上的分析和量化的计算,因而人们对胰岛素曲线的应用,还停留在起步阶段.胰岛素曲线的基础量部分是直线(各个时段基础量有差异,严格来说是分段直线);胰岛素曲线的大剂量(有的文献称为餐前量)部分是一段复杂的曲线.笔者为研制胰岛素泵,对胰岛素曲线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大剂量胰岛素曲线的三种数学模型(分别称为正态分布法、梯形法和抛物线法),并求出其对应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并对这些模型函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取得其主要参数计算公式,从而使胰岛素曲线进入了数字量化的研究阶段,为胰岛素曲线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医学研究(包括胰岛素泵的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介绍其中的抛物线法.  相似文献   
95.
胰岛素曲线的数学建模是胰岛素曲线应用于临床的关键环节,它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泵的研制等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揭示人体胰岛素分泌的内在规律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胰岛素曲线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经验曲线图形上,没有对其进行数学上的分析和量化的计算,因而人们对胰岛素曲线的应用,还停留在起步阶段.胰岛素曲线的基础量部分是直线(各个时段基础量有差异,严格来说是分段直线);胰岛素曲线的大剂量(有的文献称为餐前量)部分是一段复杂的曲线.笔者为研制胰岛素泵,对胰岛素曲线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胰岛素曲线的三种数学模型(分别称为正态分布法、梯形法和抛物线法),并求出其对应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并对这些模型函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取得其主要参数计算公式,从而使胰岛素曲线进入了数字量化的研究阶段,为胰岛素曲线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医学研究(包括胰岛素泵的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文分别介绍了这三种建模方法,本文用比较的方法,着重介绍这三种建模方法的特点、扩展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数字化X线摄影在触诊阴性乳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隐性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2006年12月门诊体检中遇到的32例未触及肿块乳癌。术前均行金属丝定位,并经病理证实。结果X线呈现单纯钙化16例,其中癌前病变3例,导管原位癌6例,浸润性导管癌7例;微结节或致密影伴钙化5例,其中癌前病变1例,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呈现不对称性致密影5例,1例为小叶原位癌,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微结节伴浅分叶或毛刺4例,其中1例为导管原位癌,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构紊乱2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诊断未触及肿块的触诊阴性乳癌、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以及开展保乳手术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评价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隐性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门诊发现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临床上未触及肿块乳癌(隐性乳癌).全部病例均采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检查,常规采用轴位(CC位),侧斜位(MLO位),必要时作局部病灶加压放大拍片.术前均行金属丝定位.结果 X线呈现单纯钙化18例,其中癌前病变3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微结节或致密影伴钙化9例,其中癌前病变1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呈现不对称性致密影7例,2例为小叶原位癌,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微结节伴浅分叶或毛刺6例,其中2例为导管原位癌,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构紊乱3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未触及肿块的隐性乳癌的敏感性较高,开展保乳手术、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等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98.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p53蛋白异常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边缘型肺癌CT征象与肺癌组织中p53基因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 临床选择肺占位性病变患者52例,行常规CT扫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肺组织标本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肺癌瘤体大小、肺癌瘤体形态、胸膜凹陷和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有密切关系。结论 p53基因突变代表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肺癌的形态学特征,与CT征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
18F-FDG联合99mTc-MDP显像在乳腺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探测显像联合^99mTc—MDP骨显像在乳腺癌手术化疗后早期随访中,监测其复发及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后3年内,分别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99mTc—MDP骨显像、CT显像,计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81例乳腺癌手术化疗后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或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诊断转移31例,^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对复发及转移患者监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4.2%、92.0%、85.2%;CT显像对复发及转移患者监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8.1%、88.0%、76.5%;^18F—FDG符合探测显像联合^99mTc—MDP骨显像诊断对复发及转移患者监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5%、92.0%、92.6%。结论:^18F—FDG符合探测显像联合^99mTc—MDP骨显像对乳腺癌手术化疗后患者的早期随访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对监测其复发及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医疗卫生机构临床患者分离及环境物体表面检出的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消毒剂产生抗性和消毒剂抗性基因携带的关系。方法采用MIC、MBC、PCR方法,分析临床患者标本及环境物体表面中检出的阴沟肠杆菌qacE△1-sul I基因携带情况和对消毒剂的抗性。结果医疗卫生机构临床患者标本分离的1株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qacE△1-sul I基因为阳性,对戊二醛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消毒剂的MIC值高于标准菌株。结论对于临床感染了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环境消毒要加强重视,如使用常规的消毒剂可能要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