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目的:探讨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剂别嘌呤醇(Alloputinol)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fion,MI)后大鼠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冠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5),心肌梗死组(MI,n=16)和别嘌呤醇组[50mg/(kg·d),n=15],28d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并检测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心肌梗死面积,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活力,XO活力和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I组LVWI,XO蛋白表达和活力升高,清除活性氧活力和心功能降低(p<0.01).别嘌呤醇组与MI组比较,LVWI和XO活力降低,清除活性氧活力和心功能升高(P<0.05或P<0.01),但心率,动脉血压,梗死面积和XO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别嘌呤醇能够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活性氧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报道2例致心律失常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ARVC)的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结果。方法2例均以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首发症状。在窦性心律下,采用心脏电解剖标测系统构建右室并行起搏标测室速起源点。结果双极电压图上的低电压面积分别为36 cm2和48 cm2,室速起源于低电压的病变心肌与正常心肌的交界区,2例共有4种室速,采用线性消融后4种室速即刻均不能诱发,例2于术后第2天复发,但室率从188次/分降至160次/分,随访9个月和4个月未见室速复发。结论ARVC的电生理基质是病变心肌的低电压区,电解剖标测指导下的线性导管消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心脏迷走神经活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同时探讨心脏迷走神经活性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测,以分析原发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心率变异参数差异及昼夜节律变化和血压与心率变异参数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24h、清醒和睡眠期HF及PNN50均明显降低(P<0.001);高血压病患者HF、PNN50仍可见昼夜节律变化:HF、PNN50在睡眠期较高(P<0.001)但昼夜差异明显比正常人小(P<0.001);24h总的HF与SBP、DBP负相关(r=-0.74;-0.83,P=0.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迷走神经活性降低;心脏迷走神经活性昼夜节律尚存,但昼夜变化幅度明显减小;迷走神经活性的消长与血压的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