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3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房角全部关闭导致的突发性、有明显症状的眼压升高统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1,2],应采取各种综合措施积极救治,在最短的时间内降低眼压。部分患者眼压急剧升高,经充分药物治疗后眼压仍不下降者,应予降压手术以抢救和保护视功能,以免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我院自2008-01/2009-12共进行高眼压下手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系统评价发酵乳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清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2月间与发酵乳辅助治疗H. pylori感染相关研究的随机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根除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RR值,并进行亚组、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共纳入9项(1 644例)研究,发酵乳联合常规根除疗法与单独常规根除疗法H. pylori根除率分别为79.5%和67.0%,其合并RR为1.186(95%CI: 1.118~1.25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RR为0.706(95%CI: 0.373~1.340)。结论:益生菌可提高常规疗法对H. pylori的根除率,但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江苏省徐州地区2010—2014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及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顺位变化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地区6家医院2010—2014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顺位的变化。结果 5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44.5%、53.0%、49.8%、48.7%和53.4%,5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7,P<0.001),前5位剖宫产手术指征顺位发生了变化,前次术后子宫瘢痕逐渐上升成为手术指征第一位,无指征剖宫产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围生期对产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医务人员的助产水平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5.
目的 通过非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婴儿早期肠道双歧杆菌的菌种组成及其数量变化,解析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构建及菌种组成变化的规律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3~4月1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第1次,第2、4、7、10、14、28天,3个月,6个月,1岁共10次粪便,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双歧杆菌属及种特异性引物对收集的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及人体肠道特有的8个双歧杆菌菌种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 共收集婴儿粪便样品136份,双歧杆菌检出率为93.4%(127/136),湿便中菌数为10 5~10 11 CFU/g;第1次胎便双歧杆菌检出率为83.3%(湿便中菌数约为10 5 CFU/g);出生后14 d内双歧杆菌检出率及菌量在相对低的水平,被检出的双歧杆菌为1种或2种;出生28 d及以后双歧杆菌检出率增至100%,湿便中菌量增至108 CFU/g以上;出生后28 d至6月龄多数婴儿、1岁时全部婴儿粪便中被检出双歧杆菌增至3种;双歧杆菌各菌种的检出率为B. breve (92.1%)、B. infantis(66.1%)、B. catenulatum(59.8%)、B. bifidum(25.2%)、B. longum(24.4%)、B. dentium(13.4%)、B. angulatum(5.5%)、B. adolescentis(1.6%)。结论 受试婴儿出生后到1岁其肠道双歧杆菌数量、菌种组成及其菌种多样性均随时间出现显著的变化,是受试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构建的重要时期;同时发现受试婴儿双歧杆菌的菌种群构建整体上延迟、菌种组成上出现异常,推测是和受试婴儿的生产方式、喂养情况及其他各种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摘 要】目的:通过复制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研究Ento-Ⅰa涂膜剂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140只小鼠分为2批进行实验,每批70只。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Ento-Ⅰa涂膜剂组(37.50mg·kg-1、18.75mg·kg-1、9.38mg·kg-1)、生理盐水模型组、基质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8mg·kg-1,ig)。Ento-Ⅰa涂膜剂预防给药7d后,测定小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带迷走神经后的存活时间及其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EB含量。结果:Ento-Ⅰa涂膜剂在剂量为18.75mg·kg-1时,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带迷走神经后的存活时间(P<0.05),延长率为39.55%;在剂量为37.50mg·kg-1时效果最佳(P<0.01),小鼠存活时间的延长率为45.15%,与阳性药尼莫地平(18mg·kg-1,延长率43.96%)相当。与基质模型组比较,Ento-Ia涂膜剂18.75、37.50mg·kg-1剂量组均可提高脑组织内SOD活性并能减少MDA含量(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P<0.01);同时,Ento-Ia涂膜剂能显著降低小鼠急性不全性脑缺血小鼠脑组织EB含量(P<0.05)。结论:Ento-Ia涂膜剂经皮给药可对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诱发的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干预脑缺血后脑组织的氧化应激及其保护血脑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介导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药物抵抗的新机制。 【方法】 通过CCK-8 assay和球囊形成实验检测MCF-7细胞和(或)无血清非粘附悬浮培养得到富集BCSCs 的MCF-7 mammosphere(MCF-7 MS)对紫杉醇和盐霉素反应的差异。通过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检测MCF-7和MCF-7 MS细胞及其荷瘤鼠移植瘤中Hedgehog(Hh)通路主要因子PTCH、SMO、Gli1及Gli2的表达,及紫杉醇或盐霉素处理后表达的改变。进一步应用CCK-8 assay和球囊形成实验考察Hh通路主要配体Shh或SMO抑制剂环巴明对盐霉素或紫杉醇抑制MCF-7 MS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此外,动物水平也考察了MCF-7 MS细胞移植瘤内Hh通路活性与荷瘤鼠药物敏感性的关系。而且,在290例临床乳腺癌病理组织中,以免疫组化检测及卡方检验分析了SMO及Gli1的阳性表达与BCSCs特异标记物CD44+/CD24-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MCF-7 MS具有BCSCs的CD44+/CD24-/low表型、高表达干细胞标记物OCT4、强的克隆形成能力、强的侵袭迁移能力、强的在体成瘤能力等干细胞特性。MCF-7 MS对紫杉醇不敏感,而对盐霉素高度敏感,不同于MCF-7细胞对紫杉醇敏感,而对盐霉素不敏感。MCF-7 MS细胞及其荷瘤鼠移植瘤中的Hh通路主要因子PTCH、SMO、Gli1及Gli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MCF-7细胞。盐霉素可明显抑制MCF-7 MS细胞中Hh通路这些因子的表达,而紫杉醇未见抑制作用,且盐霉素和紫杉醇均对MCF-7细胞中的这些蛋白的表达无抑制作用。进一步发现了Shh激活或环巴明抑制Hh通路分别下调或上调了MCF-7 MS对盐霉素或紫杉醇的敏感性。而且,在荷瘤鼠水平也发现了可抑制MCF-7 MS荷瘤鼠移植瘤生长的盐霉素也抑制了PTCH、SMO、Gli1及Gli2的表达,而对荷瘤鼠移植瘤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的紫杉醇对这些因子的表达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在临床乳腺癌病理组织中,发现了SMO及Gli1的阳性表达与CD44+/CD24-表达正相关。 【结论】 在细胞、裸鼠移植瘤水平及临床病理组织中,乳腺癌干细胞介导的药物敏感性与Hh通路活性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 通过检测喘息婴幼儿外周血相关炎症介质水平,从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及气道炎症两个方面探讨婴幼儿喘息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急性喘息发作婴幼儿50例为喘息组,25例健康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喘息组患儿依据喘息发生次数分为首次喘息组(首发组)25例和反复喘息组(反复组,发作次数≥ 2次)25例;根据是否存在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分为有高危因素组22例和无高危因素组28例;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病原学阳性组23例和病原学阴性组27例。检测各组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总IgE (TIgE)水平。喘息组患儿同时送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并采集标本进行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结果 喘息组外周血IL-4、IL-5、IL-13、TGF-β1及TIgE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 0.05);外周血IL-2、IL-4、IL-5、IL-13、TGF-β1及TIgE水平在首发组与反复组,有哮喘高危因素组与无哮喘高危因素组,以及病原学阳性组与病原学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喘息组外周血EOS计数与IL-4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4水平与IL-5、IL-13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5水平与IL-13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2水平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喘息婴幼儿存在Th1/Th2失衡,表现为Th2优势表达;IL-4、IL-5、IL-13、TGF-β1及IgE共同参与了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喘息婴幼儿存在气道炎症,与喘息发作次数、是否存在哮喘高危因素及病原学检测是否阳性无关。  相似文献   
89.
建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意外拔管脱管,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为了提高护士对意外拔管脱管的认识,现总结我院2005年1月-2008年8月发生意外拔管脱管事件,分析其原因及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机械通气患者362例,发生意外拔管脱管事件8例(2.2%),其中患者故意拔管6例,经口气管插管;自行脱管2例,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气囊放气时脱出。由于发现及时,均未发生由意外拔管、脱管而导致死亡或其他严重并发症。6例重新插管,2例提前撤机。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