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4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61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416篇
内科学   681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126篇
特种医学   3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9篇
综合类   38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26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228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25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10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have emerged as a reality for medical practitioner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lthough virtually all groups intere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guidelines hope for improvements in patient care, secondary expectations vary widely among those using them. Their use in daily practice by physicians has met with resistance from barriers including concerns of “cookbook” medicine, a loss of autonomy, and increased professional liability. The recent experience of the ACR in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illustrates that physicians are receptive to steps perceived to mitigate the risks accompanying the use of guidelines as well as to efforts to increas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implementing guidelines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 medical societies and an inventory of future trends reveal additional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practice guidelines, as third parties look to guidelines as points of reference for gauging the performance of health care providers.  相似文献   
12.
AD  Giannoukas  N  Labropoulos  FCT  Smith  GS  Venables  JD  Beard  武婕 《中华脑血管病论坛》2005,3(5):555-560
目的由于卒中风险随着狭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因此认为颈内动脉(ICA)接近闭塞患者的卒中风险很高。在现有的随机试验中,还没有专门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探讨,因此其处理尚存在争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对ICA接近闭塞患者的处理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支持进行干预,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存在风险或没有益处而反对进行干预。在ICA接近闭塞的有症状患者中进行一项比较外科治疗与最佳内科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似乎非常困难,因为这类研究需要大量的患者。尽管如此,基于目前的证据,似乎很难拒绝手术治疗。结论:由于目前对ICA接近闭塞患者的最佳处理方案仍存在着争议,因此需要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以证实其在有症状和无症状人群中的患病率以及相关的卒中风险。基于目前的证据,大多数医疗中心选择手术治疗,但它相对干内科治疗的特粱尚右待证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彩票产业如今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15年来,全国累计发行的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约为500亿元人民币。笔者认为,发行文化彩票势在必行,不但可以丰富彩票市场的内容,也将给正处于资金短缺状况的公益文化事业募集资金,使彩票发挥更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XGD-1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IL-2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XGD—l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不同浓度的XGD—l作用于植物血凝索(PHA)和刀豆索A(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48h和72h,用改良MTT法观察XGD—l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XGD—l对T淋巴细胞表面IL—2R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联合应用CsA和XGD—l对细胞增殖及IL—2R表达的影响。结果 XGD—l对PHA和Con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抑制作用随XGD—l剂量的递增而加强;XGD—l对PHA和ConA激活的T淋巴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阳性率从正常对照活化细胞的47.67%降为25.03%;联合应用CsA,上述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XGD-l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降低IL-2R表达,可能是其免疫抑制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早期脑细胞△Ψm的变化。 【方法】  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HIBD组 (n =3 6,分为HIBD后 0、1、2、3、4h时间点组 )。予以右颈总动脉分离结扎后再置8%O2 低氧舱 2 .5h ;断头处死后分离左右大脑半球制成单细胞悬液 ,加入终浓度为 1μmol的罗丹明 12 3于 3 7℃避光孵育 45min后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Ψm并计算左右大脑半球△Ψm比值。 【结果】 正常P7SD大鼠左、右侧大脑半球脑细胞△Ψm分别为 ( 18.2 1± 1.2 6)MFL和 ( 18.93± 0 .74)MFL ,右∶左比值为 1.0 6。HIBD损伤使双侧大脑半球脑细胞△Ψm降低程度更明显 ,其中HIBD后 0h时△Ψm右∶左比值比正常时降低了 2 4.5 %(P <0 .0 5 )。HIBD后 1~ 3h时间内 ,△Ψm稍有回升。HIBD后 4h时HI损伤侧△Ψm值及右∶左比值均出现第二次降低现象 ,且程度更重 ,其中右 :左比值比正常时降低了 3 4%(P <0 .0 5 )。 【结论】 HIBD早期脑细胞△Ψm出现两次降低 (初次及二次降低 ) ,分别发生在HI损伤 0h和 4h时 ,提示有关改善线粒体功能的治疗尽量在△Ψm出现第二次降低前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索固体自乳化释放药系统,研制自乳化缓释片,考察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盐酸维拉帕米(Verpamil Hydrochloride,VH)为模型药物,以吐温80(Tween80),豆磷脂(sbpc)为乳化剂,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卡波普(carbopol)为骨架材料,制备自乳化缓释片。结果:以含吐温80和豆磷脂10%,羟丙甲纤维素和卡波普30%的处方乳化效果好,体外释药符合要求。结论:通过调节乳化剂和骨架材料的比例,可以获得理想的自乳化固体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手足口病病人肠道病毒(EV)5′端非编码区(5′UTR)部分基因序列,了解本地区手足口病病人EV感染的基因型。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EV的RT-PCR方法,对临床疑诊为EV感染的病人的粪便和/或咽拭子、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5例典型手足口病病人中分离株的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分离出的5株EV5′UTR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5.5%-99.3%,与EV71 BrCr原株、CVA9、CVA16和CVB同源性为86.3% -93.3%。结论:深圳地区手足口病EV5′UTR与几种常见的肠道病毒血清型同源性均较高,提示可能存在多种基因型的肠道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