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显微输卵管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放大10倍的显微镜对20例输卵管结扎术后病人进行端端吻合术。结果 通过随访观察4年,20例病人中。复通率90%,复孕率为85%。结论 输卵管结扎部位和结扎方式明显影响输卵管的复孕率:显微输卵管吻合术可明显提高输卵管复通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力(IAP)监测在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重度OHSS患者行经膀胱间接法测定IAP,其中35例IAP≥12 mmHg的患者行腹腔穿刺持续引流腹水,同时直接法测定IAP(dIAP),经膀胱间接法测定术后24小时、72小时的IAP,记录行腹腔穿刺时、穿刺后24小时、穿刺后72小时心率、呼吸频率、尿量、血细胞比容(HCT)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重度OHSS患者中35例IAP≥12 mmHg患者诊断为腹腔内高压症(IAH),其IAP平均为13.18±1.41 mmHg,dIAP平均为16.47±1.76 mmHg,两种方法测定的数据有显著性相关(r值0.993,P0.05)。腹腔穿刺后,IAP明显下降,患者心率、呼吸频率、HCT等指标明显改善,IAP与各指标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41、0.6503、0.4620,P0.05);IAP下降后,尿量明显增多,呈负相关(r值-0.9111,P0.05)。腹腔穿刺后IAP降低,心率、呼吸频率、HCT、尿量等指标明显好转(P0.05)。结论:部分重度OHSS患者存在IAH,重度OHSS患者IAP与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IAP监测能及时发现IAH,指导临床及时降低IAP,改善重度OHSS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53.
羊水栓塞10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是产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70%~80%,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技术均有提高,死亡率逐渐下降.我院自10年以来,成功诊、治羊水栓塞1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0年4月至2000年3月,我院产科足月妊娠分娩及中期妊娠引产共25431例,出现羊水栓塞l0例,发生率为0.28%,患者年龄24~30岁,平均27岁.初产妇7例,经产妇3例,1例孕19周引产,余9例为足月妊娠,妊娠37~41+3周,平均39+4周.  相似文献   
54.
陈龙  柳晓春  谢庆煌 《华西医学》2004,19(3):393-39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TLH)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 (TVH)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为子宫肌瘤的术式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我科 2 0 0 2年 2月~ 2 0 0 4年 3月共有 112例患者因子宫肌瘤而行全子宫切除 ,其中 6 4例行TVH ,4 8例行TLH ,两组病例术前一般情况相似。回顾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 :TLH组手术时间平均为 (80 6 7± 14 8)min,TVH组为 (5 0±13 8)min ;TLH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134± 6 3 2 )ml,TVH组为 (80 0± 33 81)ml;TLH组手术费平均为180 0元 ,TVC组为 5 2 5元 ;TL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 (2 1 3± 5 6 3)hr,TVH组为 (2 4 80± 2 5 3)hr;术后3hr疼痛评分TLH组平均为 (2 33± 1 76 )分 ,TVH组为 (6 80± 3 0 1)分 ;此 4项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术后 2 4小时及 4 8小时疼痛评分、术后病率、术后最高体温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单纯性全子宫切除术 ,TVH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费用、腹部创伤等方面明显优于TLH组  相似文献   
55.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通过 5 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病例分析 ,总结其发生诱因及监护治疗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发生的 5 1例中、重度OHSS病例资料。结果 :OHSS大多发生在应用促排卵药物后 3~ 13天 ,多囊卵巢综合征、年轻体瘦及应用HCG诱发排卵为发生OHSS的高危因素。经住院监护及扩容、利尿、腹腔穿刺引流等治疗 ,效果满意。结论 :在促排卵药物的应用过程中 ,应注意预防OHSS的发生。对于中、重度OHSS患者应严密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初步探讨保留子宫的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了保留子宫的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合并有尿失禁者同时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及尿道后韧带折叠术,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者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术式,根据POP-Q分度法,8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及尿失禁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中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盆腔脏器损伤.8患者术后均恢复好,无术后病率,未观察到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患者子宫颈距离处女膜缘均4 cm,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脱垂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57.
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切除4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对483例子宫超过10周孕大小的患者施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43.5岁.包括子宫肌瘤368例,子宫腺肌病115例。术前检查子宫10~12周孕大小者127例,12~14周孕大小者151例,14~16周孕大小130例,超过16周孕大小者75例。分析子宫大小与手术难度及手术技巧间的关系。结果:483例中除1例因术中发现肌瘤肉瘤样变而改开腹手术外,余482例均成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成功率达99.8%。子宫平均重369.7g(166~1080g),平均手术时间62.2min(35~98min),测量术中平均出血量156.4ml(50~305m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1.5天(2~3天)停留尿管24小时,阴道流液时间平均为1.6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3.6天(1~5天),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4.8天(4~7天)。结论:适当的病例选择加上灵活的手术技巧,非脱垂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一种损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好的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阴道成形术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9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11例先天性无阴道畸形(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 Syndrome)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f艋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是145(95~250rain)min,平均住院时间是8.3(5~23d)d,术中平均出血量是325.25(50~600ml)ml,术中与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回院随访,随后每年随访1次。患者术后首次性生活时间是术后5个月(3个月至6年),患者对性生活满意者达81.82%(9/11)。结论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在治疗先天性无阴道方面是安全、可靠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9.
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对该院妇科自2005年11月~2008年8月收治的41例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脱垂,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进行了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术式治疗,术中无1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有3例术后腰骶部疼痛多天,但术后1~3周左右均症状缓解出院。4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率4例,术后无1例复发,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1~24月),主观治愈(术后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率和客观治愈(术后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POP-Q分期为0期)率均为100%。结论:对子宫脱垂和/或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矫治阴道穹隆膨出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hTERC、高危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因宫颈异常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行TCT检查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行HC2检测高危HPV感染,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扩增及阴道镜下病理活组织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三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与其进行比较。结果:非CIN组、CIN1、高级别CIN及浸润癌中TCT检查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分别为88.9%(16/18)、58.33%(14/24)、68.29%(28/41)、76.47%(13/17),高危HPV阳性率分别为27.78%(5/18)、91.67%(22/24)、97.56%(40/41)、100%(17/17),hTERC阳性率分别为11.1%(2/18)、29.17%(7/24)、87.80%(36/41)、100%(17/17)。随着宫颈病变病理级别的递增,高危HPV的表达及hTERC基因扩增出现递次增高。非CIN组高危HPV感染率低于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1、CIN2及CIN3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与宫颈浸润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扩增率高级别CIN组及浸润癌组明显高于低级别CIN1组(P〈0.01)。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2.5%),但灵敏度较差(53.4%),高危HPV检测灵敏度高(96.7%),但特异性差(44.6%),hTERC基因扩增筛查高级别CIN病变特异性高(98.6%),灵敏度稍低(71.7%),在宫颈组织的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有利于较特异地识别出具有较高的转化为宫颈癌潜能的高级别CIN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