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促进各种干细胞生长,诱导新骨形成和成血管化,促进最终成骨。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复合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制备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人工制备骨缺损模型,分为3组,实验组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复合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材料,对照组骨缺损处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材料,空白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制备组织标本,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分析、苏木       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检测。 结果与结论: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染色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处愈合程度、成骨速度及质量明显优于其他组;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材料与骨接触紧密,组织相容性好,无炎症刺激反应;分析牙CT数据及新骨形成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骨修复情况优于其他组(P < 0.05)。表明骨髓单个核细胞复合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材料具有骨诱导和骨形成作用,可用于修复颌骨缺损。  相似文献   
32.
100多年以前,Coley首次发现细菌制品能够治疗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现在已经明确细菌DNA和合成的CpG ODN(CpG Oligodeoxynucleotide)是强效的免疫激动剂.CpG ODN具有高效低毒、性质稳定、易于合成等优点,目前已应用于哮喘和其它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的研究中并取得显著疗效,初步应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特定序列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MT0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ehymal stem cells.h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并进行鉴定。以1μg/mL的ODN MT01处理hBMSCs,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成骨分化情况。结果经1μg/mL的ODN MT01处理的hBMSCs体外培养,第3、4、5、6、7天hBMSCs增殖明显;成骨诱导的第4、14、21天.碱性磷酸酶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特定浓度人工合成ODN MT01能够在体外促进hBMSCs的扩增及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34.
背景: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拔除后都会造成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导致颌骨骨量不足,不利于患者后期接受义齿和种植牙的修复治疗.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拔牙后剩余牙槽嵴模型,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 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拔牙窝修复及牙槽嵴吸收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单纯材料组,均拔除右侧下颌中切牙,实验组在拔牙窝内即刻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 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材料,对照组在拔牙窝内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材料,单纯材料组在拔牙窝内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结果与结论:①牙槽嵴的相对长度:术后2,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大于单纯材料组(P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2,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和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均优于单纯材料组.③新生骨面积占骨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术后2,4,8周,各组随时间增长不断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大于单纯材料组(P 〈0.05),对照组大于实验组.表明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 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良好的骨诱导能力,拔牙后即刻植入可促进拔牙创的愈合,延缓剩余牙槽嵴的吸收.  相似文献   
35.
背景:各种原因导致的牙齿拔除后都会造成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导致颌骨骨量不足,不利于患者后期接受义齿和种植牙的修复治疗。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拔牙后剩余牙槽嵴模型,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拔牙窝修复及牙槽嵴吸收的影响。 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单纯材料组,均拔除右侧下颌中切牙,实验组在拔牙窝内即刻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材料,对照组在拔牙窝内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材料,单纯材料组在拔牙窝内植入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 结果与结论:①牙槽嵴的相对长度:术后2,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大于单纯材料组(P < 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2,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血管和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均优于单纯材料组。③新生骨面积占骨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术后2,4,8周,各组随时间增长不断增加,实验组与对照组大于单纯材料组(P < 0.05),对照组大于实验组。表明纳米晶胶原基骨/活性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良好的骨诱导能力,拔牙后即刻植入可促进拔牙创的愈合,延缓剩余牙槽嵴的吸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3M自酸蚀封闭剂+3M光固化黏结剂与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在唾液污染条件下黏结颊面管的性能。方法    收集2009年7—9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外科因牙周病拔除的新鲜下颌第一恒磨牙40颗,随机分为3M组和GC组,每组20颗。分别用3M自酸蚀封闭剂+3M光固化黏结剂和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黏结颊面管,测试其抗剪切强度、抗拉伸强度及黏结剂残留指数。结果    两种黏结剂的抗剪切强度及抗拉伸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黏结强度大于3M自酸蚀黏结剂;在剪切力和拉伸力作用下,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的黏结剂残留指数(ARI)小于3M自酸蚀黏结剂,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C光固化正畸黏结剂性能较佳,对釉质损伤小,适合用于隔湿效果差的磨牙黏结颊面管。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颧骨复合体三维X线头影测量与三维CT测量的比较研究.方法 从佳木斯大学在校学生中挑选120名汉族女大学生(出生并生长于三江地区),年龄19~23岁(平均21.4岁).采用三维X线头影测量技术和三维CT测量技术,对其面部和颅骨组织做定量测量研究,测量标记点参照祁佐良颧骨颧弓大小的测量方法,测量上面宽、中面宽、下面宽、颧突宽、颧突距和颧突角,并计算骨性面型宽度比值,对以上两种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维CT测量面型宽度比值分别为0.83和0.79,骨性面型宽度比值分别为0.81和0.77;三维X线头影测量面型宽度比值分别为0.84和0.80,骨性面型宽度比值分别为0.82和0.77.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CT测量与三维X线头影测量,均可以应用于颧骨复合体肥大的诊断.  相似文献   
38.
本文描述了常规免疫hCG和一次性接种hCG/缓释微球(hCG/PGLA)对C57BL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对它们所产生的抗hCG血清作了三种参数的比较:1.抗hCG血清效价的动态变化;2.抗体在体内体外中和hCG生物活性的能力;3.抗原抗体亲和常数的测定。结果表明:一次性接种hCG/缓释微球能在C57小鼠体内产生高效价的hCG抗体,对三种参数的分析表明:一次性接种hCG/缓释微球系统所产生的抗血清和常规免疫hCG所产生的抗血清基本上是相似的,抗体浓度与中和hCG生物活性的能力成正比。本研究提示:一次性接种疫苗的缓释微球完全可以代替普通疫苗的常规免疫方法,为今后的β-hCG避孕疫苗和其它疫苗的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便利方法。  相似文献   
39.
对于创伤后严重瘢痕性下睑外翻的患者,为达到的功能与外观兼顾修复,我们设计以内眦处为蒂的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易位转移于下睑的手术方法,取得了令医患双方均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3例,均为男性,年龄48~57岁。2例为创伤后瘢痕睑外翻,1例为烧伤后瘢痕睑外翻,3例下睑大部分睑结膜,外露,伴泪溢及慢性结膜炎,1例并发角膜炎。二、手术方法局麻下,在下睑缘下方5cm处切开皮肤,深达皮下(图1),在皮下仔细剥离松解,使外翻的下睑完全复位,最终形成一个内宽外窄的创面,按逆转设计法在上睑设计蒂在内眦部的眼轮匝肌肌皮瓣(图…  相似文献   
40.
药物流产蜕膜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是一种重要的生殖调节因子。本文比较了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蜕膜中IGF-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人工流产蜕膜中IGF-Ⅱ基因呈现普遍的高表达,其基因转录相对值为1.54±0.79,而药物流产的蜕膜中IGF-Ⅱ基因表达显著下降,其基因转录相对值为0.72±0.3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Ⅱ可能介导了孕激素对蜕膜的支持作用,并且参与了药物流产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