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30篇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K+通道调控剂对与镇痛有关药物的抗伤害性感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钾通道开放剂或阻滞剂对镇痛药物或具有镇痛作用药物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开辟新的疼痛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应用免疫组化及FCM方法研究食管鳞癌血型抗原表达和DNA含量并分析与病理形态学的关系。发现,血型抗原表达阳性的二倍体肿瘤多分化较好,表现为团块状或网状生长且很少发生转移。因此,血型抗原表达的变化,DNA含量的改变可以反映食管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43.
多指标联合筛查在早产预测中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纤连蛋白(fFN)和宫颈长度联合测量在先兆早产及正常人群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先兆早产孕妇160例及无任何先兆早产症状的正常孕妇328例,按改良Creasy评分法将正常孕妇分为早产高危组147例、早产低危组181例,各组孕妇分别超声下测量宫颈长度及检测阴道分泌物fFN定性情况,分析各指标与早产的关系。结果当宫颈长度〈30 cm时,先兆早产组、正常高危组、正常低危组各组孕妇的早产率分别为67.8%、58.8%、31.3%;以宫颈长度〈3 cm预测早产时,在无症状早产低危组中仍可筛查出31.3%的早产率。当fFN阳性时,先兆早产组、正常高危组、正常低危组各组孕妇的早产率分别为72.0%、63.5%、34.7%,显著高于fFN阴性时的早产率。阴道分泌物fFN阳性联合宫颈长度〈3 cm预测早产时,先兆早产组、正常高危组、正常低危组的特异性分别为86%、89.6%、87.8%。结论超声宫颈长度与fFN定性在早产低危人群中应常规检测。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产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4.
小儿肝胆疾病,究其病因、先天发育特点、以及病理生理特点有其特殊性,不同于成人肝胆疾病,其超声影像学检查因此亦不同于成人超声影像特点。根据病因分为5类。(1)感染相关疾病;(2)先天发育异常疾病;(3)代谢性疾病;(4)肝脏占位性病变;(5)肝脏血管疾病。本文从这5个方面系统回顾儿科肝胆疾病超声特点,并对特征性疾病超声特点给予阐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眶额颞入路中鞍区4个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特征,探讨这些间隙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眶额颞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对鞍区手术常用的4个手术间隙及其内部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对视交叉前间隙、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颈内动脉-小脑幕三角间隙及终板间隙的结构构成及其邻近血管神经进行描述测量。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鞍区解剖间隙的显微解剖、保护穿通支是鞍区手术成功的关键。眶额颞入路兼有额下和翼点入路的优点,适合大型鞍区肿瘤的切除。  相似文献   
46.
47.
在对中医养生APP的行业动态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研发中医养生APP,阐述中医养生APP的架构、工作原理、功能、创新性、应用范围等方面。  相似文献   
48.
不同时相化疗毒副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提高化疗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采用不同时相化疗并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将收治标准内的30例患者分为2个疗程化疗,同一患者2次化疗药物剂量、方案保持不变。第1疗程为上午9时,第2疗程为午夜零时给药,2个疗程间隔时间为4周,然后观察2次不同时间化疗后的毒副作用,追踪观察时间为8周。结果表明零点化疗的毒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及血液毒性反应)明显低于上午9时化疗。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中药芍地兰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 ,探寻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将 32 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14 2例 ,中成药组 94例 ,对照组 92例 ,治疗组用芍地兰片 ,中成药治疗组用肝苏颗粒 ,对照组用拉米夫定 10 0mg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肝功能的变化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芍地兰片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与中成药组和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芍地兰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较快的改善和恢复肝脏功能 ,提高Hbe的转换率和促使HBV -DNA的转阴。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讨整合医学模式下多模式教学在麻醉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2013、2014级)沈阳医学院6个麻醉本科班共17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设置研究组(85名)与对照组(8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多模式教学法,对比两组实习期结束时麻醉技术考核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