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70篇
口腔科学   87篇
临床医学   399篇
内科学   14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214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225篇
  4篇
中国医学   159篇
肿瘤学   10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在成人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PH患者70例,依据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分为轻度组(40~50mm Hg)25例、中度组(50~70mm Hg)25例、重度组(≥70mm Hg)2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记录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右心室横径(right ventricular dimension,RV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t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并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MPI)。应用RT-3DE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RVESV)、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RVSV)、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Pearson法分析RVD与RVEDV,各变量与RVEF的相关性。结果中度组、重度组LVEF[(59.10±2.55)%、(56.22±2.72)%]、TAPSE[(15.40±2.22)、(12.56±1.66)mm]、RVFAC[(42.20±2.70)%、(32.89±2.89)%]均低于对照组[(63.88±3.79)%、(22.25±3.99)mm、(56.00±3.62)%]、轻度组[(62.75±2.75)%、(19.63±2.50)mm、(49.13±3.83)%](P0.05),RVD[(39.77±6.68)、(47.33±5.70)mm]、MPI(0.54±0.16、0.76±0.10)均高于对照组[(33.75±4.68)mm、0.39±0.01]、轻度组[(36.13±3.83)mm、0.43±0.02](P0.05),且对照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LVEF、TAPSE、RVFAC均低于中度组,RVD、MPI均高于中度组(P0.05);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RVEF[(54.50±5.26)%、(50.13±2.03)%、(40.70±4.21)%、(36.11±7.27)%]依次降低(P0.05),4组R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RVEDV[(90.10±6.67)、(114.56±14.37)mL]、RVESV[(53.60±4.99)、(78.44±10.99)mL]均高于对照组[(70.00±7.51)、(31.75±5.99)mL]、轻度组[(73.75±5.43)、(37.13±3.87)mL](P0.05),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对照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VD与RVEDV呈正相关(r=0.752,P0.01),TAPSE、RVFAC与RVEF呈正相关(r=0.751,P0.001;r=0.907,P0.001),MPI与RVEF呈负相关(r=-0.817,P0.001)。结论 RT-3DE可敏感反映PH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变化,且肺动脉收缩压越高,RVEF越低。  相似文献   
992.
免疫缺陷性结核病五例尸检材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深对免疫缺陷性结核病的认识。方法:对两所医院1972-2000年间因免疫缺陷导致结核病而死亡的5例患者行尸检。结果:5例胸腺发育不全或损害;外周淋巴结结核,其中3例形成巨块型病灶,多器官受累,双肺为重,伴血道及淋巴道播散,镜下特征为极不典型的结核病变,其内有大量结核分枝杆菌,结论:胸腺和外周淋巴组织发育不良,可致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能力匮乏,免疫应答不足而引起全身血行及淋巴道播散性结核病死亡,其详细的生物学潜在性紊乱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藏族人群在平原地区血尿酸(SUA)水平与血红蛋白(HGB)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2013年1—5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世居西藏高原藏族人群1 722人,进行SUA、血肌酐(SCr)、血脂、肝功及血常规检查。其中男957例,女765例;平均年龄为(46±14)岁。将男性SUA>420μmol/L,女性SUA>357μmol/L界定为高尿酸血症(HUA),分析HUA患病率、SUA水平及其与HGB的关系。结果 (1)藏族健康体检人群HUA患病率为22.82%(393/1 722),其中男性为30.30%(290/957),女性为13.46%(103/76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4,P<0.001)。(2)在排除肝功、血脂、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因素影响下,HGB与SUA仍呈正相关(r=0.224,P<0.001)。(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HUA患病率为13/19,高于无高原红细胞增多者22.31%(380/1 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8,P<0.001)。(4)不同性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 GFR增加是HUA保护因素,而HGB的增高是HU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世居高原藏族人群下至平原在解除低氧刺激后,HGB与SUA水平呈正相关,HGB也是HUA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高原藏族人群HUA患病率高的原因之一可能与低氧刺激的红细胞增生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肺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导致的秋季腹泻患者检测假阳性及假阴性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RV所致秋季腹泻患者44例作为RV感染组,另取同期非RV导致的秋季腹泻患者44例做为非RV感染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胶体金法检验,分析假阳性及假阴性情况,对两组患者年龄、并发症、酸中毒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情况进行比较,并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室检验RV感染的假阳性率为6.82%(3/44),假阴性率为9.09%(4/44)。RV感染组年龄为6个月至2岁的人数占81.82%(36/44),明显高于非RV感染组的54.55%(24/44),而大于2岁人数占6.82%(3/44),明显低于非RV感染组的29.55%(1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脱水、呕吐、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感染组酸中毒、CK-MB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2.27%(23/44)、75.00%(33/44),均高于非RV感染组的27.27%(12/44)、29.55%(1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酸中毒,CK-MB升高均是RV所致秋季腹泻的危险因素。结论胶体金法检验RV导致的秋季腹泻患者假阳性及假阴性均较低,酸中毒、CK-MB升高均为秋季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35(IL-35)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该院45例长期居住在西藏地区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中心接收的4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Th17细胞、外周血IL-35、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IL-35刺激,观察刺激前后的Th17细胞、IL-17、IL-22,治疗过程中的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与IL-35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受检者IL-35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受检者的HBV DNA与IL-35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的外周血非特异性Th17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受检者的外周血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检者IL-35刺激后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IL-17与IL-22显著降低,刺激前后的Th17细胞、IL-17与IL-22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与治疗48周的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35水平逐渐降低,治疗前、治疗24周与治疗48周的IL-35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IL-35起到了免疫抑制作用,能够影响到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并危害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平卧位和右侧卧位经食管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左腋下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8例干下型VSD患者行VSD封堵手术,术中分别行平卧位TEE和右侧位TEE检查,比较2种体位下相同多切面VSD直径、VSD部位、有无主动脉瓣脱垂、瓣膜反流情况及VSD与主动脉瓣的距离。结果术中平卧位下TEE测量的VSD直径[(5.10±1.23)mm]、VSD与主动脉瓣距离[(1.52±0.90)mm]、主动脉瓣轻度反流[(0.71±0.22)cm~2]和三尖瓣轻度反流[(1.02±0.21)cm~2]与右侧卧位下测量值[(5.24±1.56)mm、(1.70±0.50)mm、(0.81±0.40)cm~2、(1.04±0.16)c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体位下TEE证实VSD均为干下型;经左腋下小切口成功封堵36例,2例因新发中度主动脉瓣反流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成功;随访3~24个月,封堵成功的36例患者无明显瓣膜反流、残余分流,未发生封堵器脱落、移位、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体位变化对TEE相同多切面监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右侧卧位时TEE引导封堵治疗直径≤8mm的干下型V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在本院急诊就诊的4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死亡1例,好转18例,治愈29例,抢救的成功率高达97.9%。结论对于严重的多发伤患者,在进行急诊护理时,应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以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冷静、沉着对待,从而保证急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p15基因的甲基化及其mRNA转录阻抑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和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54例初治和复发MM患者及40例正常骨髓的p1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并对MSP产物进行序列测定;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MM患者及对照组p15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p1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27.78%(15/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5基因甲基化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组与正常对照组,甲基化组与非甲基化组,初诊组与复发组相比较p15基因mRNA表达均无显著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5基因的甲基化与MM的发病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阶段无关。p15基因甲基化与其mRNA转录阻抑的相关性不高。  相似文献   
1000.
刘琳 《首都医药》2014,(1):62-62
日前,北京市房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队根据公安部门线索,联合房山区阎村镇食药监管所,对阎村镇内--涉嫌无证加工花生油的作坊进行了现场检查,在现场发现大量成品食用油和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