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204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 世界法医史上的第一颗明星,是从中国升起的,他就是南宋末年的伟大法医学家宋慈。宋慈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不仅在国内风行数百年,一直被刑官们奉为圭臬,而且被陆续翻译成多种外文流传世界各地:一四三八年首先被高丽使臣李朝成译为朝鲜文刊出(他用的蓝本是元人王与直接增损《洗冤集录》而成的《无冤录》);一七三六年源尚久氏据朝鲜文译成日文在日本广泛流行;一七七九年有了法文节译本在巴黎出版(一九○八年即有法文单行本问世);一八七五年,英国剑桥大学东方文化教授盖尔斯(H·A·Giles)的英译本在《中国评论》杂志分期刊出(一九二四年英国皇家医学会杂志重刊全书);一八六三年,荷兰人第吉列氏(Degrijs)的荷文译本在巴达维亚出版;德人霍夫曼(Hoffmann)由法文本转译的德文本,则在一九○八年印行。本世纪五十年代末,苏联法医学界评介《洗冤集录》,称它为世界  相似文献   
102.
<正> 关于中医的病因学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到了东汉张仲景便在《金匮要略》中归纳为三条:一是“为内所因”,二是“为外所中”,三是“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认为“千般疢(Ch(?)n)难(n(?)n),不越三条。”这就是“三因”之说的先河。对这个学说加以发挥,并以它统贯理法方药的人,就是宋代的陈言。陈言,字无择,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南宋时的医学家。陈言自幼聪明过人,长大潜心医学,长于方脉,治病立效。他认为学医就必须知道“五科七事”。所谓“五科”,就是脉、病、证、治四者加上病因。所谓“七事”,就是脉、病、证、治四者,加上内、外、不内外三因。这样学医“七事”中,病因就占了三事,可见病因的重  相似文献   
103.
血清PCⅢ,HA,PLD的含量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慢性瘢痕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是否与非增生性瘢痕患者及正常人群,应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检测了16例增生瘢痕患者,14例非增生性瘢痕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清PCⅢ,HA,PLD的含量,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患者组PCⅢ,HA值高于另两组(P〈0.05),PLD值高于正常人值(P〈0.05),提示血清PCⅢ,HA的含量增高与瘢痕的增生密切相关,并证实PCⅢ,HA,PLD的代谢变化在增生性瘢痕发展过程中起重要  相似文献   
104.
低血糖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血糖及有关问题董平丛林周承孝(威海市市立医院,威海市264200)低血糖为某些病理、生理、药源性等因素所致血糖降至生理低限以下(<2.77mmol/L)而引起的一组内分泌学综合征。主要影响大脑能量供应、导致自主神经代偿性反应和神经缺糖性脑损害。1生...  相似文献   
105.
<正> 自神农氏时代开始,由于农业和畜牧业的进展,我国的医药学也逐渐发达起来,已经有专人从事医疗活动,传说中的僦贷季、俞拊和岐伯等人,就是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僦贷季,神农时人。他通过观察四时气候的变化,以及风雨寒暑对人体的影响,找出了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并通过望病人的面色和切按患者的全身脉搏诊断疾病,然后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或贬石放血,或艾叶灸烤,或砂袋烫熨,或药物治疗,各随其宜,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6.
<正> 一九八一年十月,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了“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两国学者济济一堂,对《伤寒论》一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后,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又决定成立“仲景学说研究会”,以促进对仲景学说的系统研究。这两件事说明,仲景学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对医学的影响不仅纵贯古今,而且超越了国界。张仲景,名机,仲景是他的字,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境内)人,约生于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活了七十来岁。张仲景从小热爱学习,博览群书,汉灵帝时曾被推举为孝廉,晚年一度当过长沙太守。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从事医学研究中渡过  相似文献   
107.
叶某,男,27岁。1980年12月29日不慎摔倒,左手掌先着地跌伤,当时疼痛,活动受限。伤后5小时来诊,检查见左前臂远端肿胀,呈餐叉样畸形,局部压痛明显。X线片示左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局麻下手法整复,先牵引、折顶、挤捏,然后迅速掌屈尺偏,小夹板掌屈20°、尺偏15°位固定,术后片示骨折对位对线尚可,但造成豌豆骨脱位,次日经2次复位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豌豆骨复位效果不佳(封二图3)。考虑手术治疗,家属不同意。17个月后随诊,患者左腕关节活动好,掌侧可见局部轻度隆起,X线检查片示骨折已骨性愈合,未见腕豆骨坏死及其它异常。  相似文献   
108.
<正> 北宋时期,由于中央集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祖国医学的进步。此时著名医家层出不穷,儿科学家钱乙就是其中的一个。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为吴越王钱俶支属。钱俶是五代末期最后一个吴越国王,宋平江南时,他举兵策应,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以两浙十三州之地(今浙江及福建北部)降宋称臣,后纳土北迁,封淮海国王,“赐礼贤宅,居京师”,“遇待冠绝当时”,其子弟臣僚“皆分职州郡”,钱乙曾祖钱赟亦随北迁,遂在山东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落户入籍。钱乙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享年八十二岁。其父钱颖,善于医术,但嗜酒喜游。一天早晨,钱颖为了到东海一带游览,竟然不辞而别,一去不返。当时钱乙刚  相似文献   
109.
<正> 在祖国医学发展的长河中,清代名医叶天士,被誉为温病学派的“宗师”而载入史册。温病,也叫温热病,属于传染性发热性疾病的范围。多由于感受温热病邪所引起。关于这类疾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但《内经》多将温病归之于广义伤寒之中,《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东汉张仲景根据《内经》的说法,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把热病作了系统归纳,制定了以“六经”为纲领的辨证施治办法。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后世医家越来  相似文献   
110.
<正> 张景岳,名介宾,字会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称其住所为“通一斋”。先祖原是四川绵竹县人,于明初因军功被任为世袭绍兴指挥,遂迁居浙江。他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卒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终年七十八岁(据《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载:张介宾生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即公元1555年;卒于崇祯五年壬申,即公元1632年。与上有异)。张景岳天性颖慧。幼时课诵“不呫呫章句”。十三岁时,随父亲到京城,跟畿辅名医金梦石学医,尽得其传。他勤于读书,博览经、史、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