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医患沟通利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治疗对择期鼻部手术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择期鼻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未进行医患沟通,治疗组60例进行医患沟通,手术前后1周分别采用HAMD及HAMA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追踪半年观察比较其手术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对手术治疗充满信心,主动与医生配合情况、心理准备、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率、恐惧视觉评分、治疗满意度、术后恢复状况、预后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异常波动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医患沟通即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治疗,是鼻-鼻窦手术围手术期临床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赢得患者的理解,争取患者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疗,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加速患者恢复期治疗的速度,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利用激光及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慢性肥厚性鼻炎116例,随机分为2组,激光治疗组64例,微波治疗组52例,在表麻或局麻下采用Nd-YAG激光或电脑微波治疗仪预置适宜功率及作用时间后取患侧下鼻甲2-3个点进行粘膜下凝固治疗。结果:激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7%,微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肥厚性鼻炎可通过激光和微波治疗达到部分缩小下鼻甲组织以扩大鼻腔通气容积的目的,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相差无几,均值得临床选择,但用微波治疗下鼻甲粘膜肥厚能较好地保留鼻粘膜的功能,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24.
摘 要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与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联用治疗复发性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复发性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外用,qd,连续2周。观察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胶囊200 mg,po, qd,连续2周。比较两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评价安全性。结果:用药两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与伊曲康唑联用治疗复发性真菌性外耳道炎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对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后应用金霉素眼膏鼻腔换药患者治愈结果的临床观察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随机选用年龄相近的鼻内镜下鼻中隔手术后患者65例,其中35例于术后第3天开始应用金霉素眼膏鼻腔换药,将术后换药治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5例鼻中隔术者中应用金霉素眼膏行鼻腔换药明显优于生理盐水换药,术后伤口愈合更快,结痂渗血明显减少。结论:鼻中隔术后应用金霉素眼膏行鼻腔换药,可提高术后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经鼻内和(或)舌下特异性脱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调节及总IgE(tIgE)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PAR患者经鼻特异性脱敏治疗(鼻喷组)和36例PAR舌下特异性脱敏治疗(舌下组),并进行疗效比较,以32例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用免疫放射平衡法和双抗夹心法检测鼻喷组及舌下组治疗前后血清IL-2、IL-4、IL-8及tIgE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FN-γ;鼻分泌物涂片观察局部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与变化.结果:变应性鼻炎(AR)患者在经鼻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前两组血清Th1细胞因子IL-2及IFN-γ含量显著减少,而Th2细胞因子IL-4、IL-8和tIgE含量显著增高,鼻喷组及舌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T至维持量后,AR患者血清中IL-2及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而IL-4、IL-8及tIgE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或P<0.05).SIT后鼻喷组和舌下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和94.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细胞比例和细胞因子平衡失调,表现为Th2细胞功能亢进.经鼻黏膜和舌下脱敏治疗能通过对AR血中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和细胞因子水平表达的调控及对血tIgE水平的调节来改善和纠正Th1/Th2细胞失平衡,能明显改善AR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