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4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24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909篇
预防医学   65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00篇
  3篇
中国医学   181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金铁锁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但对金铁锁的抗炎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对金铁锁进行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在给予金铁锁三萜类化合物干预后,采用ELISE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PGE2的水平,PCR检测细胞中COX-2,iNOS,IL-6,TNF-α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总蛋白、细胞质及细胞核内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KKβ、photo-IκBα、NF-κBp65、photo-NF-κBp65)的表达情况,考察金铁锁三萜类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机制。结果 金铁锁能明显降低RAW264.7细胞活化后细胞上清液中NO和PGE2的水平,对细胞上清液中NO和PGE2的水平无明显影响,能明显降低对RAW264.7细胞活化后COX-2、iNOS mRNA的表达水平;金铁锁能明显抑制IKKβ的活化,抑制p-IκBα蛋白的降解,同时也能降低总蛋白中p-NF-κB p65的表达量,从而抑制细胞质内NF-κB p65向核内的转移。结论 金铁锁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及酶的基因表达,改善炎症部位的病变情况,其抗炎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共聚维酮-Soluplus喷雾干燥微球包合肉桂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焕焕  王云  张振海  何丹丹  鞠建明 《中草药》2020,51(22):5723-5729
目的 考察共聚维酮-Soluplus(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喷雾干燥微球包合肉桂油的适用性,并与传统β-环糊精包合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包合物的包封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对包合物进行表征;采用体外释放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包合物的溶出度和稳定性;采用药动学和镇痛药效试验考察包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结果 空白微球的包封率为(98.38±0.30)%,β-CD的包封率为(86.51±0.52)%;TEM下观察包合物呈现均匀的类球状结构,分散均匀;SEM下观察,包合物为表面有内凹的球形;DSC图中肉桂油的吸热峰和XRD图中衍射峰均消失,肉桂油以非聚集的形式分散包合于包合物中;体外溶出实验肉桂油、微球包合物和β-环糊精包合物累积释放率分别为为97.05%、93.36%、80.26%;60℃加速稳定性显示,微球包合物挥发油损失率明显低于肉桂油和β-环糊精包合物;药动学显示,肉桂油、微球包合物及β-环糊精包合物AUC0基本一致;药效学显示,3组肉桂油镇痛率分别为53.0%、47.5%、21.1%。结论 肉桂油经共聚维酮-Soluplus喷雾干燥微球包合后增强了其稳定性,体外释药、生物利用度和镇痛药效与肉桂油基本保持一致,优于β-环糊精包合物,且聚维酮-Soluplus微球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为挥发油的包合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林彤  彭立生 《中医药导报》2020,26(11):106-11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中药肿节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机制。方法:选用TCMSP等数据库搜集肿节风的化学成分,并筛选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潜在的靶点;应用CTD匹配靶点对应的疾病;采用Cytoscape构建和分析网络;采用STRING进行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应用GlueGO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iGEM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22个肿节风活性成分,可作用于116个靶点治疗18类疾病。淫羊藿素、苯二甲酸等8种活性成分为肿节风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ALB、EGFR、CASP3及MAPK8等为其关键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大部分关键活性成分能与关键靶点紧密结合;肿瘤、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是其主要针对的疾病。靶点富集到92个GO条目和43个KEGG通路上,功能涉及激素相关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血小板功能等。结论: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了肿节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多维药理作用机制,为推广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甘草(炙)等比例配伍而成,具有养血敛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津伤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被历代医家推崇并沿用至今,并且拓展出了应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的解痉、止痛、镇咳、平喘及抗炎等作用,用于治疗痉挛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及妇产科疾病等。笔者从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方义衍变、组方配伍分析、药理药效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参考,并为其制剂的临床定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6.
侯雪雯  田景振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84-1287
芫荽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挥发油是芫荽主要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醛类化合物和脂肪醇类化合物,同时芫荽中的黄酮类、酚酸类及香豆素类等非挥发性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芫荽提取物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焦虑等药理活性。芫荽提取物尤其是芫荽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种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芫荽不同部位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其抗氧化能力呈剂量依赖性,可能与其含有的酚类成分有关。芫荽在抗焦虑、抗炎、降血糖等方面也有药理活性。本综述为芫荽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不同证候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胆湿热证40例,肝肾阴虚证41例,隐证(无证可辨)者30例)中医症状及体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信息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经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找出与乙肝肝硬化疾病本身及其两种典型证候相关的差异性物质;运用MetaboAnalyst 3.0数据库,寻找并解析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虚实两种证候间差异性物质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1)肝胆湿热证中出现频率较高(50%以上)的症状为小便色黄,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等。肝肾阴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口干、腰酸、乏力、腿软等。两证共见症/征为口干、尿黄、易怒、舌红。(2)各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健康组比较,隐证组中白蛋白(Albumin,ALB),肝胆湿热证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及ALB,肝肾阴虚证TBil、ALP、GGT、TBA、A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隐证比较,肝胆湿热证TBil、DBil、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TB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TBil、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代谢组学检测及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代谢谱均有良好的区分,并获得各组间的差异性物质。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两典型证的共同物质10个,去除疾病(隐证)的信息,则得到两证共同物质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同时,分别获得两证各自特异性的代谢物质各8个,分别涉及亚油酸代谢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结论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不同证之间既存在病的共同物质(同病),也存在证的差异物质(异证),从而在代谢层面上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矿物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其中矿物止血药对多种出血病证的临床应用广泛、用药经验丰富且疗效显著。石膏作为临床常用的矿物药,生石膏的功效为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而煅石膏为生石膏经高温煅烧的炮制品,主要由无水硫酸钙(CaSO4)组成,具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的功效,常外用于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止血机制研究表明,Ca2+作为凝血因子Ⅳ参与凝血过程的内外凝血级联多个关键环节,并且参与调节血小板活化、聚集,促进生成不溶性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凝块防止出血。Ca2+是重要的止血物质基础,但是石膏、煅石膏均含有Ca2+,煅石膏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而石膏没有止血作用,石膏经过炮制后性味、功效发生了明显改变,体现了炮制特色,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煅石膏的炮制机制。因此,该文对石膏煅制前后比较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围绕煅制工艺、晶型比较、元素含量、药效比较等进行综述,并总结Ca2+参与止血的各个环节。此外,对其他含钙矿物药及新型含钙止血材料如海藻酸钙、介孔硅酸钙和纳米凝胶止血材料的止血性能进行探讨,以期为阐明煅石膏的炮制机制提供借鉴,为临床辨证使用煅石膏提供依据,并为后续新型含钙止血材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阿萨伊油、醇提物和水提物等拆分组分对虚热及虚寒证小鼠的温度趋向性动物行为学表征,环核苷酸及代谢水平等内在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阿萨伊各拆分组分的寒热药性特点以及寒凉的物质基础。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虚热模型组、虚热+阿萨伊冻干原粉组、虚热+阿萨伊油组、虚热+阿萨伊醇提物组、虚热+阿萨伊水提物组、虚寒模型组、虚寒+肉桂组、虚寒+阿萨伊冻干原粉组、虚寒+阿萨伊油组、虚寒+阿萨伊醇提物组、虚寒+阿萨伊水提物组共12个组。虚热组小鼠每天下午灌胃给予甲状腺片溶液160 mg·kg-1,虚寒组小鼠给予氢化可的松溶液25 mg·kg-1,连续14 d,各给药组灌胃相关药物,实验结束后测定动物温度趋向性、环核苷酸及代谢水平等相关指标。阿萨伊醇提物同阿萨伊原粉一致,表现出对虚热模型小鼠的调整作用;阿萨伊油及其水提物同肉桂一致,表现出对虚寒模型小鼠的调整作用。该研究基于中药性味可拆分理论,采用同类比较异类反证的方法证明了阿萨伊醇提物性偏凉,油及其水提物性偏温的特征,并明确了醇提物为阿萨伊性凉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范梦月  刘静  孙蓉 《中草药》2020,51(9):2297-2306
目的筛选藿朴夏苓汤治疗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物质基础,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查阅文献及临床报道分析藿朴夏苓汤与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方证关系。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藿朴夏苓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将活性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根据结合能筛选与两者均有较好结合作用的核心成分。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成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核心靶点的GO分析,Cytoscape软件Clue GO插件进行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方证关系分析藿朴夏苓汤用于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筛选出藿朴夏苓汤中潜在作用成分12个,核心靶点67个。其中通草中的通脱木皂苷元Ⅰ,茯苓、猪苓中的过氧麦角甾醇,半夏中的黄芩苷与SARS-CoV-2 3CL水解酶、ACE2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藿朴夏苓汤中12个潜在作用成分参与调节刺激反应、信号转导、细胞死亡等生物过程以及白介素信号通路、癌症EGFR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编程性细胞死亡途径、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藿朴夏苓汤以化湿解毒、宣肺透邪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患者,菲酮、黄芩苷、酸枣仁皂苷、啤酒甾醇、常春藤皂苷元、过氧麦角甾醇、柠檬二烯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通脱木皂苷元Ⅰ、泽泻醇B-23-醋酸酯、泽泻醇B、新橙皮苷可能为其主要的物质基础,通过阻断SARS-CoV-2病毒蛋白合成,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通过调控白介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