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断藤益母汤抑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小鼠血管翳形成的机制。方法 SPF级DBA/1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NC组),模型组(CIA组),甲氨蝶呤组(MTX组),断藤益母汤组(DTYM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进行造模。二次免疫起,给予灌胃等体积溶媒,MTX(1 mg·kg-1)和DTYM(15.4 g·kg-1),给药35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取材后进行膝、踝关节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micro CT)扫描,苏木素-伊红(HE)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E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化(p)-VEGFR2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CIA组小鼠踝关节红肿明显,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上升(P<0.05,P<0.01),膝、踝关节关节面明显破损,软骨厚度降低,膝、踝关节micro CT骨破坏评分明显升高(P<0.01),滑膜中CD31,VEGF-α,VEGFR2,p-VEGFR2积分吸光度显著升高(P<0.01);与CIA组比较,DTYM组踝关节红肿程度明显减轻,给药3周后小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下降(P<0.05,P<0.01),膝、踝关节关节面更完整,软骨厚度增加,膝、踝关节micro CT骨破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滑膜中CD31,VEGF-α,VEGFR2,p-VEGFR2积分吸光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断藤益母汤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通路抑制CIA小鼠血管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1年~2017年四川省公立医院次均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全省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年增长率、增长速度等指标对2011年~2017年四川省公立医院人均费用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使用连环替代法分析各指标变动对次均费用的影响情况.结果全省人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逐年增长,其增长率均高于全国水平,但增速不断放缓.年门诊总诊疗人次和年出院人数对次均医疗费用的影响最明显,影响最小的是人口因素.结论继续强化医疗费用控制意识,不断提升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多指标协调共同促进次均医疗费用控制.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HGF体外调控肝星状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肝星状细胞(HSCs)体外共培养体系中,BMSCs旁分泌肝细 胞生长因子(HGF)对 HSCs 增殖、凋亡、活化的影响。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大鼠 BMSCs,另培养 HSCs。6 孔板半透膜建立上下两层细胞非直接接触共培养体系,实验设 H 组(HSCs 单独培养)、H-H 组(HSCs 与 HSCs共培养)、M-H组(BMSCs与HSCs共培养)、M-H-C组(BMSCs与HSCs共培养并加c-met抑制剂),各组细胞培 养48 h后,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检测HSCs凋亡率,MTT法检测HSCs的增殖,免疫荧光共聚焦定量检测HSCs中 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HGF的浓度。结果 MSCs高表达阳性表面分子 CD29、CD90,低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记CD45;BMSCs能明显抑制HSCs的增殖、活化并促进其凋亡,且M-H组上清液 中HGF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BMSCs与HSCs共培养过程中,BMSCs通过旁分泌HGF促进HSCs的凋亡,抑 制HSCs的增殖、活化。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实施后深圳市各级医疗机构医师行业自律现状,提出完善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140所医疗机构的1831名执业医师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各级医疗机构被调查者对《医疗条例》中有关行业自律规定的认知态度无差异,二级医院被调查者对医师应加入医师协会的知晓率达到84.55%,认为深圳市医师协会负责医师注册更方便(79.77%),略高于三级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各级医疗机构被调查者认为《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实施后,深圳市医师协会应重视医师执业行为规范制度、定期考核制度和风险管控制度的建立或完善。各级医疗机构被调查者对于医师协会的能力建设及经费来源的态度差异明显,三级医院被调查者更倾向于通过财政拨款和医疗机构缴纳会费解决深圳市医师协会的经费;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被调查者更倾向于通过财政拨款和政府购买服务解决深圳市医师协会的经费;其他医疗机构被调查者认为深圳市医师协会有能力承担医师资格考试/执业注册/定期考核/行业自律/维权等职能(83.40%),明显高于三级医院(76.13%)和二级医院(79.77%)。结论:深圳市各级医疗机构医师对医疗行业自律管理相关规定知晓率、认可度较高;深圳市医师协会应加强与多部门沟通;应完善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多渠道保障深圳市医师协会的经费。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路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检索葛根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DisGeNET、DrugBank及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并将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靶点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富集分析,得到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通路,再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 从葛根中筛选出5个潜在的活性成分,共有60个靶点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葛根成分靶点中拓扑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葛根可通过炎症相关靶点及作用通路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葛根素和刺芒柄花素与关键靶点蛋白(PTGS2、JUN、TNF、STAT3、PTGS2、JUN)的结合能力较强。结论 葛根调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可行性,可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在诊断浅表增大淋巴结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4月一20 13年11月接受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术患者154例临床资料,统计淋巴结大小、部位以及病因对病理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 154例均取材成功,取材成功率为100%。淋巴结特征与明确诊断的关系:淋巴结部位,颈部51例,明确诊断48例(94.1%);锁骨上区63例,明确诊断6 1例(96.8%);腋窝17例,明确诊断14例(82.3%);腹股沟区23例,明确诊断19例(82.6%)。淋巴结直径:〈0.5 cm 2例,无1例明确诊断;0.5~1.0 cm14例,明确诊断9例(64.3%);〉1.0 cm者138例,明确诊断者128例(92.7%)。淋巴结形态:形态异常者124例,明确诊断115例(92.7%)。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者95例,明确诊断84例(88.4%)病理诊断结果 :恶性病变81例(52.6%),其中肿瘤淋巴结转移55例(35.7%),恶性淋巴瘤26例(16.9%);炎性反应性增生淋巴结34例(22.1%);淋巴结结核22例(14.3%);假阴性5例(3.2%);性质不确定12例(7.8%)。结论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对浅表增大淋巴结诊断具有实时观察、安全、准确、创伤小等优点,标本满意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高,是浅表增大淋巴结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淄博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淄博市中心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病历200份,对中药注射剂的溶媒选择、用药剂量或浓度、用药疗程、超适应症用药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广泛。中药注射剂存在一定程度溶媒选择不当、超剂量、超浓度或超疗程用药等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占42%。结论加强处方点评与反馈,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有效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述近2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现状。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7年1月1日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纳入以针灸疗法为主要干预手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改良的Jadad质量评分、数据信息提取与数据库的建立,提取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文献的发表数量、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与结果、腧穴选择与归经、治疗时间与疗程、疗效判定标准、结局指标等。结果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的使用缺乏统一和规范。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针灸疗法配合药物治疗,一类为各种针灸疗法的单独或组合运用。单独作为干预措施使用的针灸疗法以针刺配合灸法最多见。取穴组方具有远近配穴、俞募配穴及循经配穴的特点,使用频率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内关等。选取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居多;治疗疗程的各临床试验差异较大,结局指标以有效率为最多。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结论 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但临床方案设计的诸多环节尚有欠缺,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结论的准确性,有待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