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构建个性化知识图谱技术和定性访谈法结合,进一步挖掘张忠德教授辨治间质性肺疾病临证特征与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系统收集张忠德教授广东省中医院门诊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病历,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通过广东省中医院大数据挖掘团队中医药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服务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并通过多元化视觉定性访谈法,将定量与定性分析有效结合。结果 共筛选出347首方,共141味药物,常用药物频次 ≥ 84次的药物有10味,其中党参、麦芽、黄芪、紫菀、白术等为核心用药,通过症状与药物推理知识地图显示,党参、炒麦芽、黄芪、大枣、太子参、山萸肉、巴戟天等为主要治疗用药;临证遣方用药知识关联分析,得知咳嗽、耳鸣、心悸、水肿、头痛、胸闷、恶寒等为多见,针对咳嗽,首选紫苏子、橘红、桂枝等温肺降气通阳之品等;频繁聚集显示,常用药对炒麦芽-炒白术、黄芪-党参、黄精-菟丝子、前胡-紫菀、炙枇杷叶-浙贝母等;聚类分析结果得到4组关系密切的聚类新药物组合;以脾为中轴,肺肾共扶为主的“平调五脏论”,分期阶梯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结论 张忠德教授认为间质性肺疾病,虚实夹杂为多见,应从肺、脾、肾着手,采用平调五脏论分期阶梯辨治,用药配伍精简,以和为贵,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知识图谱挖掘技术分析杨霓芝教授益气活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证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系统收集广东省中医院杨霓芝教授门诊2007年5月至2017年7月治疗糖尿病肾病病历,严格筛选后通过广东省中医院大数据团队中医药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服务系统进行相关数据挖掘,并对专家进行访谈,转换为书面文字整理。结果 杨霓芝教授擅长使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在遣方用药方面有律可循,主要以黄芪、白术、菟丝子、山萸肉、太子参等益气补肾药和丹参、桃仁、泽兰、当归等活血药为主;太子参-旱莲草、丹参-黄芪、当归-淫羊藿为常用药对;大黄为糖尿病肾病后期慢性肾衰的专药。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线,可以根据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进行化裁。结论 本研究对益气活血法的中药、配伍及药-症关系加以综述研究,表明杨霓芝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以益气活血法为主,配伍得当,药症关系密切,为今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云南省瑞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中医药应用及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真实世界的研究设计,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的1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信息,对患者人口学特征、症状体征、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及预后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核酸复阳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117例病例中,男40例,女7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岁,平均年龄(32.74 ± 11.98)岁;临床分型以无症状感染、轻型、普通型为主,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头痛、乏力、便秘、失眠、流涕、发热、咽痒等。(2)中医辨证论治参与率为98.29%(115/117),中医证型以寒湿郁肺证[62.39%(73/117)]和疫毒闭肺证[16.24%(19/117)]为主,使用最多的中药分别为藿香、茯苓、白术、甘草、薏苡仁、金银花、桔梗、连翘、黄芩、太子参。(3)截至 2021 年 6 月 13 日出院 116 例,1 例在院为普通型,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66 ± 14.82)d。出院后核酸检测复阳63例,占54.31%。(4)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与核酸复阳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 瑞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以青中年女性居多,病情普遍较轻,住院期间症状以呼吸道表现为主,采用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导进行治疗;与目前国内其他地区比较,瑞丽病例表现出“高复阳率”的特点,其内在原因和机制值得深入探讨,防治策略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邢台及云南瑞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治的异同,探讨三因制宜理论在COVID-19防治中的指导价值,对其在新突发传染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展开思考。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HIS)回顾性收集两家医院COVID-19患者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获得中药处方信息,采用SPSS 18.0对一般信息及证候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使用广东省中医院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服务系统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并对症-药进行热图-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COVID-19患者175人,其中河北邢台70人,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临床多见发热、汗出异常、疲倦乏力等表现,主要病机为寒湿困表、郁热伤阴,寒、湿、虚征象明显,治疗上以宣表化湿为主,兼泻郁热,核心方药包括茯苓、苦杏仁、石膏、陈皮、藿香等。云南瑞丽105人,以青年女性为主,临床症状不明显,多为无症状或轻型患者,湿阻肺胃为其主要病机,湿、热征象明显,治疗上以健脾化湿、轻清宣肺为主,核心方药包括茯苓、白术、甘草、薏苡仁、桔梗、金银花、藿香等。结论:两地病例临床特征、中医证候特点及处方用药存在差异,与COVID-19发生的时间、地域及人群特征可能存在内在联系,三因制宜理论有助于理解其内在关联,并在临床论治中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共166例,进行临床特征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纳入无症状感染者5例,非重症123例,重症38例;其中男性69例(41.6%),女性97例(58.4%),年龄(47.0±23.5)岁。39例(23.5%)已接种1剂或2剂国产灭活疫苗,接种2剂疫苗的病例重症比例为7.7%,低于接种1剂疫苗的11.5%和未接种疫苗的26.8%,但三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症状最常见为发热(134例,83.2%),且有39.1%的病例发热峰值大于或等于39℃;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疲倦乏力、口干等。重症病例出现发热的比例(97.4%)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76.4%)( P<0.01),且重症病例发热峰值超过39℃的比例(65.8%)也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30.9%)( P<0.01)。病程中病毒核酸N基因、ORFlab基因的最低ct值中位数分别为20.3、21.5,最低ct值分别为11.9、13.5。入院48 h内有9.0%的病例白细胞计数下降,52.4%的病例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2.5%的病例C反应蛋白升高,57.4%的病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65.3%的病例白介素6升高,35.7%的病例白介素10升高。重症病例出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升高的病例比例显著高于非重症病例(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发热峰值越高,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越大( P<0.01), OR均大于>3:95% CI 2~7,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上,非重症病例以中医治疗为主,中药汤剂使用率达到96.7%,重症病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中医治疗率达到100%,在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配合中和抗体、康复者血浆等免疫治疗。重症病例入院至转重症时间中位数为5 d,治疗后完全退热时间中位数为6 d,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9 d;28 d内无死亡病例。 结论:广州Delta变异株感染的新冠肺炎病例,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热比例高、体温峰值高、发热持续时间长、病毒载量高、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重症发生率高。其中,重症病例的老年人占比高,与非重症病例相比表现出发热比例更高、高热占比更高、发热持续时间更长的特点,高龄和高热是发生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分析中医古代疫病鼻疗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鼻疗方(简称"新冠方")的用药特点,评估新冠方与古代疫病鼻疗方的传承关系,进而探索中医疫病鼻疗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获取5个历史时期48部古籍210条文献条目,筛选古代疫病鼻疗方132种(含燃熏方62种、挥发方63种、煎煮方7种);检索全国各地市及以上卫生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和研究性文献,收集到新冠方处方20种(含挥发方12种、煎煮方8种);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各类处方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古代疫病鼻疗方共涉及178味药材,单味频次≥10次的25种,使用频次最高者为雄黄。其中燃熏方涉及103种,频次≥5次的28种,频次最高者为雄黄,药对频次最高者为"雄黄、雌黄",核心处方为"雄黄、朱砂、雌黄"。挥发方涉及142种药材,频次≥5次的30种,频次最高者亦为雄黄,药对频次最高者为"朱砂、雌黄",核心处方为"雄黄、朱砂、雌黄、鬼箭羽"。7种煎煮方涉及17种药材,频次最高者为桃枝。②20种新冠方涉及22种药材,频次≥2次的18种,使用频次最高者为艾叶。其中挥发方涉及药材18种,频次≥2次的13种,频次最高者为藿香。煎煮方涉及药材13种,频次≥2次的7种,频次最高者为艾叶。结论古代疫病鼻疗方以燃熏法和挥发法为重点,擅用矿物药,用药品种多;新冠方以挥发法和煎煮法为重点,全部采用植物药,用药品种少,对燃熏法未能有效利用。认为新冠方体现了对古代鼻疗防疫经验的传承应用,但也存在明显的研究短板,建议推进中医鼻疗防疫经验研究,为中医药参与现代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CTA三维辅助成像技术下对出血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复杂性大咯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咯血病史1周~26年。其中支气管扩张症22例,肺炎和肺结核各2例,肺癌6例。全部病例经术前CTA血管三维成像后明确病变血管后行选择性出血动脉造影再进一步诊断,后用钢圈或PVA颗粒进行栓塞。结果:本组病例大咯血均于栓塞术后即刻止血,其中32例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1例肺癌患者术后2个月死亡,1例有严重B-P分流的肺结核患者,栓塞术后48h后再次出现大咯血,经第二次支气管动脉栓塞后随访6个月后未在出血,本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治疗急性大咯血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在应用了CTA三维辅助成像后将所有罪犯血管全部栓塞,止血效果、临床症状改善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CTA三维辅助成像技术下对出血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复杂性夫咯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2例急性大咯血患者,咯血病史1周~26年.其中支气管扩张症22例,肺炎和肺结核各2例,肺癌6例.全部病例经术前CTA血管三维成像后明确病变血管后行选择性出血动脉造影再进一步诊断,后用钢圈或PVA颗粒进行栓塞.结果:本组病例大咯血均于栓塞术后即刻止血,其中32例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1例肺癌患者术后2个月死亡,1例有严重B-P分流的肺结核患者.栓塞术后48 h后再次出现大咯血,经第二次支气管动脉栓塞后随访6个月后未在出血,本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治疗急性大咯血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在应用了CTA三维辅助成像后将所有"罪犯血管"全部栓塞,止血效果、临床症状改善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