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实例 去年夏天,王小姐逛街时看到了一则“拔罐减肥”的美容广告,宣称能快速减肥.一次最多能减一千克,而且方便无痛苦、不反弹。当时,体形丰满的王小姐过两个月就要结婚,为了在婚礼上能够苗条些,她当即被这种绿色减肥方法所打动,走进了美容院。美容师告诉王小姐,  相似文献   
2.
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CFB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conlonic fibroblast,CFB)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制各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选取天枢和气海穴,分别进行隔药灸、温和灸治疗:SASP灌胃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灌胃。分离并培养各组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Western印迹法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合成显著增强: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Ⅳ型胶原的合成均被显著抑制:SASP灌胃组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型胶原的合成被显著抑制。结论艾灸能够调节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CFB细胞内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的机理之一,艾灸疗法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实现对炎症性肠病的防治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失调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模式识别受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模式识别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及艾灸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优势等几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艾灸对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是深入阐释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作用机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对克罗恩病大鼠血清TNF—α、sTNFR—I、sTNFR-II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制备大鼠克罗恩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并与正常大鼠作对照,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sTNFR-Ⅰ、sTNFR—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D大鼠血清TNF—α显著升高、sTNFR-Ⅰ和sTNFR-Ⅱ无显著变化。经隔药灸和电针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显著降低,sTNFR-Ⅰ和sTNFR-Ⅱ无显著变化。CD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病变和异常的组织结构在隔药灸、电针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隔药灸与电针均能够显著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该作用可能是隔药灸与电针治疗C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及机理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佳红  秦秀娣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2):1032-1033
单纯性肥胖症是当今社会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无论在临床方面还是在实验机理研究方面 ,均取得较大进展。但针灸减肥的机理研究大多局限在中枢神经核团神经递质含量的研究 ,没有新的突破 ,在临床方面有待于更多、更科学、更规范的临床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老年大鼠脾脏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针灸抗衰老机制,我们应用逆转录,聚集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后老年大鼠脾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IL-1ra),白细胞介素6(IL-6)mRNA水平及针刺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年大鼠脾脏IL-1β、IL-1ra和IL-6mRNA低于青年大鼠,针刺组则有所提高。提示针刺提高老年机体免疫功能可能与促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维生素D参与免疫调节作用角度探讨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SASP组。观察各组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学(HPS)评分、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25(OH)D3、VDR浓度;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表达和大鼠结肠组织VDR、RXRα mRNA的表达;分析25(OH)D3与治疗后DAI评分、结肠IFN-γ、TNF-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隔药灸显著降低UC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HPS评分(P<0.05);隔药灸显著升高UC大鼠血清和结肠中25(OH)D3、VDR浓度(P<0.05),以及结肠组织中VDR、RXRαmRNA表达(P<0.05);隔药灸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中IFN-γ、TNF-α表达水平(P<0.05)。大鼠血清25(OH)D3浓度与治疗后DAI评分呈负相关,结肠25(OH)D3浓度分别与结肠IFN-γ、TNF-α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隔药灸可抑制UC大鼠结肠IFN-γ、TNF-α的表达,升高其血清和结肠中的维生素D及其受体的浓度;UC大鼠肠道炎症与低浓度的维生素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针灸或针灸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2018年12月发表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的有关针灸或其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①共纳入25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合计2233例患者;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针灸配合中药、西药相对于单纯西药疗法具有更好疗效(P < 0.000 01),更高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P < 0.000 01)、更少的不良反应(P < 0.000 01)及更低的复发率(P < 0.05),并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分别配合中药、西药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均具有更好疗效。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西药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是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的更优方案,但由于此次纳入文献的质量等级不高,故需谨慎对待此结论,仍需要更多的临床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增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的社会与经济问题。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宝贵的衰老理论与延缓衰老的方法,作为最具特色的疗法之一,灸法延缓衰老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前人工作的总结与思考,希望能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隔药灸结合针刺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以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克罗恩病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轻、中度克罗恩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隔药灸结合针刺治疗,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美沙拉嗪口服,连续服用12周。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及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和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肠黏膜TNFα-、TNFR1含量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结合针刺可能是通过降低克罗恩病肠黏膜异常增高的TNFα-、TNFR1、TN-FR2,从而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异常凋亡,达到保护肠上皮屏障损伤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