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持续灌流模式在耳内镜手术中应用的最佳方式,以及尝试建立持续灌流与非灌流模式切换结合的耳内镜中耳胆脂瘤手术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73名单侧的中耳胆脂瘤患者,术中确定为中上鼓室胆脂瘤患者,年龄为10-68岁,其中女性患者34名,男性患者39名。其中33名患者采用持续灌流与非灌流模式切换结合的耳内镜中耳手术方式,40名患者采用常规非灌流模式下的耳内镜中耳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手术中均为同一术者全程在耳内镜方式下完成。持续灌流与非灌流模式切换结合的耳内镜中耳胆脂瘤手术,自切口开始就在灌流模式下进行,除非鼓室内侧壁出血广泛影响手术视野外,探查和磨骨、清除病变的手术程序均要在水下进行,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和上鼓室外侧壁重建在非灌流模式下进行。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及术前听力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患者病变范围、程度均无明显偏差。回顾性研究中,所有符合标准的病历均入选,无人为偏倚。33名采用持续灌流与非灌流模式切换结合的耳内镜中耳胆脂瘤手术患者平均手术用时86.52±7.30分钟;其中只有一名患者由于耳道皮瓣在灌流模式下漂浮影响,术中将耳道皮瓣连同鼓膜取出后,完成后续手术外,其余32个病例均保持耳道皮瓣原位固定后完成手术。40名采用常规非灌流模式下的耳内镜中耳手术患者平均手术用时117.15±9.34分钟。两种手术模式用时比较后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耳内镜下持续灌流手术方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术中切口止血,更为重要的应用在于术中磨骨骨质上的应用。若合理规划手术流程,将持续灌流与非灌流模式相结合,在手术中便捷地随时切换,可以极大地简化了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面肌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Ramsay-Hunt综合征所致面瘫的影响。方法选取Ramsay-Hunt综合征所致面瘫患者70例, 后脱落4例, 共纳入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贴扎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面肌康复训练, 贴扎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增加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 采用改良Port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表面肌电图对2组患者的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后, 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 2组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颊肌群、口轮匝肌群、额肌群、鼻肌群患健侧RMS平均值比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 且贴扎组改良Portmann评分[(14.26±3.30)分]、颊肌群(0.69±0.16)、口轮匝肌群(0.67±0.15)、额肌群(0.68±0.16)、鼻肌群(0.67±0.14)患健侧RMS平均值比值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数据库,搜集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0月27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1432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体力状况比较结果分别为[RR=1.30,95%CI(1.15,1.46),P0.000,1]、[RR=1.31,95%CI(1.13,1.53),P=0.000,5]、[MD=5.61,95%CI(4.68,6.55),P0.000,01]、[MD=8.06,95%CI(4.43,11.68),P0.000,1],表明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优于单纯化疗组。且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上述结论仍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汉化护理教育欺凌行为量表并评价其在中国护生中的信效度。方法经Brislin模式翻译和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对552名护生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共18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3.244%;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较好(CFI=0.916,IFI=0.918,RMSEA=0.071);量表内容效度为0.972,各条目内容效度为0.833~1.000;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0.921,折半信度0.956,重测信度0.955。结论中文版护理教育欺凌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测量护生在护理教育中遭受的欺凌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岩尖胆脂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8例岩尖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8例患者中,33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听力下降及面瘫,其中27例先出现听力下降,后出现面神经麻痹,6例发病初期以面瘫为主要表现;217例患者伴有持续性高调耳鸣,4例伴有剧烈耳痛,15例伴有眩晕;3所有患者高分辨率CT均可见岩尖骨质破坏,同时MRI提示岩尖存在占位性改变;4术中彻底清除病变,12例患者行颅中窝进路行胆脂瘤切除术,23例患者行迷路-耳蜗入路,3例在鼻内镜下行岩尖胆脂瘤切除术,7例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8例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11例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3例行耳大神经移植术,随访1~2年,未见复发。结论:岩尖胆脂瘤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高分辨率CT及MRI在岩尖胆脂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应根据胆脂瘤的分类、部位以及患者听力、面神经功能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内镜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内镜在耳科手术中的使用得到不断的深入,同时给耳科手术带来了新的理念。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股耳内镜手术的热潮,涌现了一批从事耳内镜手术的专家,但关于耳内镜手术医生的标准化培训流程仍未形成。我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耳内镜手术的单位之一,经过长期的探索,不仅在耳内镜外科领域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在耳科医师耳内镜外科的教学培训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炎症相关肠癌 (CAC) 是世界医学难题, 肿瘤微环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肠道菌群失调与CAC的发病密切 相关, 肠道菌群失调加重结肠炎诱导CAC的发生。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 肠道菌群在CAC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概 述了CAC发生过程中肠道菌群与饮食、 炎症机制、 肠黏膜的关系以及在诊断、 治疗中相关研究, 重点讨论了肠道菌群 可能成为CAC作用机制的新靶点和相关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耳内镜手术中的“锁孔”技术在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5名单侧中耳胆脂瘤患者,27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提示低密度影及骨质破坏局限于上鼓室,鼓窦和乳突区域未见异常;38例患者术前的颞骨CT显示上鼓室内形成的低密度影像,存在骨质破坏,而鼓窦及乳突内也存在类似的低密度影像,难以确定病变是否累及乳突腔。术中耳内镜下经耳道“锁孔”技术早期探查上鼓室、鼓窦和后方的乳突腔内的空间,确定胆脂瘤范围,修正手术方案、优化手术策略。结果术前通过颞骨薄层CT显示的胆脂瘤仅局限于上鼓室的27例患者中,其中17例患者的影像学病变范围与“锁孔”技术探查结果吻合;另外10例病变累及鼓窦及乳突。术前38例患者的影像学显示上鼓室胆脂瘤可能累及鼓窦和乳突,术中通过“锁孔”技术验证,29例为上鼓室胆脂瘤侵及乳突;9例为堵塞形成的黏膜增厚及肉芽组织等非胆脂瘤病变。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了2年,随访方式为耳内镜及颞骨CT,8例患者的鼓窦及乳突区存在可疑软组织影,进行了便捷的内镜下“锁孔”的探查,鼓窦及乳突区未见胆脂瘤复发,软组织影为增厚黏膜及肉芽。结论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径路,可结合持续灌流模式,在耳道后上壁快速开放直径4-6mm的骨窗,通过“锁孔”可以早期明确和判断中耳胆脂瘤累及乳突、鼓窦、上鼓室的病变范围,有利于修正手术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骨质磨除,更利于微创的实现和便于手术中耳道重建。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风洞噪声环境对豚鼠听功能及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上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噪声暴露前给予预防用腹腔注射雌激素研究雌激素对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力损伤及内耳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42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6只,单纯噪声组(噪声组)及噪声+雌激素预防组(雌激素组)各18只。两实验组暴露于模拟风洞噪声环境中。分别于噪声暴露前(Pr)、暴露后1天(E1)、3天(E3)、7天(E7)、恢复后3天(R3)、7天(R7)检测其双侧听性脑干反应阈值(ABR)。并于E3、E7、R7时间点取实验动物耳蜗行连续冰冻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凋亡标志物Caspase-3在实验动物内耳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E1、E3、E7时间点,噪声组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且暴露时间越长,ABR阈值增高越明显。雌激素组在E1的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E3和E7时ABR阈值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实验组间噪声暴露后听阈变化值在E1和E3点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E7点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R3点较E7点,噪声组ABR阈值降低(P<0.05)。雌激素组在R3时间点,ABR阈值明显降低(P<0.01),与R7点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实验组间比较雌激素组的实验动物ABR阈值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噪声组(P<0.01)。噪声暴露后,豚鼠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及毛细胞的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在各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雌激素组Caspase-3表达变化有相同趋势,但在E3、E7及R7三时间点均弱于噪声组。结论豚鼠暴露于风洞噪声环境下可导致其听功能损伤,损伤程度在本研究噪声暴露时间内与噪声累积量呈正相关。噪声暴露结束后,听力损失可部分恢复。同时,内耳凋亡标志物的表达和听力下降呈现相同趋势。噪声暴露前预防性应用雌激素,可促进噪声暴露后听力损伤的恢复、减少内耳凋亡标志物表达、减轻内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