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及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探讨艾灸对CAG相关癌前病变外周血DNA甲基化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收治的CAG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和隔姜灸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选取中脘、气海、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穴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光镜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并选取每组治疗前后患者全血样本各2例,采用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观察外周血DNA甲基化位点和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隔药饼灸组胃脘疼痛、食欲减退症状积分低于隔姜灸组(均P<0.01),隔姜灸组烧心、反胃症状积分低于隔药饼灸组(均P<0.01);隔药饼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8%,隔姜灸组为7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病变程度及隔药饼灸组的炎症程度有明显改善(P<0.05)。隔药饼灸组胃镜病理总体有效率82.14%,隔姜灸组总体有效率6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G序列环境下,治疗前后隔药饼灸组共有176个差异甲基化基因,隔姜灸组有652个差异甲基化基因。隔药饼灸组治疗前后差异甲基化区域(DMR)锚定启动子区域相关基因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cAMP、AMPK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隔姜灸组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mTOR和HIF-1信号通路、代谢通路、细胞凋亡等。结论: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状态;隔药饼灸在改善患者胃脘疼痛、食欲减退症状更具优势,而隔姜灸在改善患者烧心、反胃症状更优。艾灸能影响CAG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MR的DNA甲基化水平,这可能是艾灸对CAG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电针对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NGF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慢性内脏高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新生乳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参照A l-Chaer法制备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天枢、上巨虚治疗,每次20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首次治疗后,通过观察大鼠腹壁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以评价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痛阈。治疗7天后,采集大鼠结肠组织进行N GF和N GF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的A WR评分均高于正常组,经电针治疗后均降低。模型组大鼠的结肠N GF和N GFR阳性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电针组治疗后N GF和N GFR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电针可使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痛阈升高,并降低结肠的N GF和N GFR表达。电针对结肠N GF和N GFR表达的调节可能是其治疗慢性内脏高敏感性的外周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研究体外培育牛黄(CBS)联合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 801)制备大鼠精神分裂症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1.4 mg·kg-1),氟哌啶醇联合CBS低剂量(50 mg·kg-1)、中剂量(100 mg·kg-1)、高剂量(150 mg·kg-1)组,CBS低剂量(50 mg·kg-1)、中剂量(100 mg·kg-1)、高剂量(150 mg·kg-1)组。用高架十字实验评价各组大鼠焦虑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前额皮层c Fos蛋白水平。结果: 高架十字实验结果显示,氟哌啶醇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开臂次数百分比相比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而CBS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联合用药中、高剂量组开臂时间百分比显著大于氟哌啶醇组(P<0.05)。CBS和氟哌啶醇均可降低大脑前额皮层中c Fos蛋白含量(P<0.05或P<0.01);而联合用药各剂量组较氟哌啶醇组c Fos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通过行为学评价发现,CBS与氟哌啶醇联合使用能协同降低大鼠精神分裂症模型中增高的焦虑水平,这可能与协同降低前额皮层c Fos蛋白含量有关。本研究为临床上两药的联合使用提供了药效学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隔药灸改善UC大鼠结肠炎症的效应,通过NF-κB通路和STAT3磷酸化参与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UC组和隔药灸组,每组8只。采用4% DSS诱导UC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隔药灸大鼠双侧天枢穴,每穴灸2壮艾炷,每天1次,共7次。通过比较组织病理学、血清学促炎症因子的蛋白浓度观察隔药灸干预UC大鼠的效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NF-κB通路及STAT3活性探讨隔药灸改善UC大鼠结肠炎症反应的潜在机制。结果:UC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提示黏膜上皮表面溃疡形成,炎症反应明显,隔药灸能修复结肠上皮损伤,减轻UC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反应。与正常组比较,UC组大鼠血清IL-1β和IL-6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 < 0.05,P < 0.01),p-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UC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血清IL-1β和IL-6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 < 0.05),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和pIκB-α磷酸化水平均降低,IκB-α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隔药灸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和STAT3磷酸化,减少了促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释放,从而减轻了UC大鼠的结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氯沙坦合用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为我院收治的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给予单纯氯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血压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之前两组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要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两组治疗8周后的有效率对比,治疗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观察组仅出现1例。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采用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联合治疗,不仅能实现较好的降压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组。采用隔药灸天枢和气海穴及SASP灌胃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应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FQ-PCR法检测大鼠结肠TLR4和TNF-α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造模大鼠存在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隔药灸组和SASP组大鼠结肠病理学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一定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TLR4和TNF-α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经隔药灸和SASP干预后,大鼠结肠TLR4和TNF-α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TLR4、TNF-α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炎症损伤作用,隔药灸能下调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TLR4和TNF-α的表达,提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 TLR4和TNF-α表达介导的级联反应达到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湿化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国内外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湿化液的护理经验,寻找最佳的气道湿化液,以促进痰液的排除,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综述国内外文献,总结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湿化液的研究进展,找到最佳的湿化液,从而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缩短了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时间,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达原饮原名达原散,载自明代医家吴又可的《瘟疫论》,其组成有槟榔、草果、厚朴、黄芩、芍药、知母及甘草。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位在脾胃,病机为湿热盘伏,脾胃不和。达原饮理气、燥湿、清热对小儿厌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