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的哲学思想和“整体观念”的指导理论与现代双心医学心脏、心理全面康复的治疗理念深度契合。结合中医理论对双心疾病的认识,以血脉双治理论为切入点,阐释该理论治疗双心疾病的理论依据及内涵,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双心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治疗范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综述冠心病血瘀证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冠心病血瘀证基因组学的临床研究,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任何分歧通过协商一致或通过第3名研究人员来解决。结果 最终纳入34项研究,其中与冠心病血瘀证密切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类型包括基因多态性、差异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甲基化修饰,涉及的生物学功能有血管内皮损伤、血液流变学改变、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血管平滑肌增殖、血脂水平等,采用的技术方法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OF-MS)、基因芯片杂交测序(Gene Chip)等。结论 基因组学研究可阐明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为冠心病血瘀证的病机演变提供更好的依据,更有助于从分子水平实现个体化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益气活血类中成药在脑梗死恢复期治疗方面的差异。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1年2月。查重筛选后,2名作者背对背提取文献资料,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6和GeMTC 14.3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45项研究,4355例患者,涉及6种益气活血类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改善总有效率方面,概率排序为脑心通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59)>复方地龙胶囊/片+西医常规治疗(0.18)>消栓肠溶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09)>灯盏生脉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08)>脑脉泰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06)>通心络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00)>西医常规治疗(0.00);在降低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概率排序为消栓肠溶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67)>通心络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21)>复方地龙胶囊/片+西医常规治疗(0.06)>脑心通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03)>灯盏生脉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02)>脑脉泰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01)>西医常规治疗(0.00);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概率排序为消栓肠溶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60)>脑心通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29)>通心络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07)>复方地龙胶囊/片+西医常规治疗(0.04)>灯盏生脉胶囊+西医常规治疗(0.01)>西医常规治疗(0.00)。结论 不同益气活血类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面均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但因各中成药在不同结局指标中疗效排序差异较大,且纳入文献质量不高,故尚需开展大规模、高质量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验气滞血瘀证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条目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从而对条目进行进一步优化及修改。方法利用小样本预调查和小组访谈得到患者对于量表条目的反馈信息,专家组根据得到的数据信息经讨论后对量表条目进行优化及修改。结果经过小样本预调查及小组访谈,得到需要修改的条目11条,包括嗳气、身体疼痛部位拒按等。经专家组优化和修改后得到的量表条目包括生理领域41条、心理领域11条、独立性领域1条、社会领域8条。结论本研究形成了气滞血瘀证PRO量表的核心部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气滞血瘀证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痰饮的方剂用药与组方规律,以期对痰饮临床治疗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汉代以来著名医家的痰饮论述与医案共涉及208首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痰饮数据库单药、对药、角药的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提取核心组合与新方发现,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最常见单药是半夏(117次,占56.25%);最常见对药是半夏-茯苓(62次,占29.81%);最常见角药是半夏-陈皮-茯苓(33次,占15.87%);关联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生姜 + 茯苓→半夏(置信度为0.8636);得到18组3味药的核心组合,核心药物为:半夏、茯苓、陈皮、生姜、甘草、桂枝等;得到治疗痰饮9个新候选处方。结论 提示今后痰饮治疗及新药研发时,单药、对药、角药优先考虑:半夏、陈皮、茯苓;配伍优先考虑:生姜、茯苓配伍半夏;核心方剂优先考虑:杏仁-麻黄-桑白皮;新候选处方优先考虑:杏仁、麻黄、桑白皮、阿胶、款冬花。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心力衰竭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http://epub.sipo.gov.cn/)中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熵聚类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纳入2003年9月-2017年11月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专利120项,涉及药物383味,最常见的主治证候为气虚血瘀水停证(41次,34.17%);常用药物为黄芪(62次,51.67%),常用药对为丹参-黄芪(31次,25.83%),常用角药为黄芪-茯苓-葶苈子(16次,13.33%);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丹参,当归→黄芪"(0.933)、"党参,白术→黄芪"(0.900)、"人参,葶苈子→茯苓"(0.889);核心药物为黄芪、人参、丹参等;新处方有"桂枝、五加皮、大枣、枳实、天麻""白术、桂枝、大枣、当归、赤芍"等。结论临床研发心力衰竭中药新药时,应针对其常见主治证候,活用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化痰、养阴药物,以提高临床功效。  相似文献   
7.
基于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模式干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病证结合方证对应模式干预冠心病心绞痛,以探讨方证对应临床疗效。方法: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气虚血淤证和痰淤互阻证各42例,按照随机、双盲、双模拟的设计方法,分为方证对应、方证次对应、常规西药组3组,分别以参芍片和丹蒌片干预治疗4周,观察患者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方证对应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对理化指标(炎症因子、斑块因子)治疗前后比较明显优于方证次对应组及西药组(P<0.01)。结论:方证对应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心绞痛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而且可以改善客观指标,方证对应是取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量表能体现中医"以人为本"的特色,其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参照PRO概念、国际量表、气血辨证理论、七情内伤学说、形神一体观和天人相应学说的基础上制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包括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独立性4个领域的气滞血瘀证中医PRO量表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还扩展出胀痛或刺痛、肢体麻木、痛处固定、疼痛拒按等气滞血瘀症状、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生活能力和学习工作能力等7个方面的内容,该量表结构模型的制定符合中医特色理论,为气滞血瘀证中医PRO量表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通过"读经典,做临床"的学习,加深了对古方的认识,尝试采用古方(当归六黄汤、甘露消毒丹、阳和汤等)治疗疑难杂症,取得了较满意临床疗效,现举医案三则供同道参考。1当归六黄汤合逍遥散治愈经常性大汗淋漓案案例1:患者,女,52岁,2012年2月15日初诊。患者有冠心病史,2011年6月于外院查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70%狭窄",1周前因劳累、生气后出现经常性大汗淋漓,不分昼夜,并伴反复性胸闷、气短。刻下:经常性全身尤其头部大汗淋漓,不分昼夜,头发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汉代以来13位著名医家对水肿医案及论述的数据挖掘研究,以期对临床治疗水肿,及研发中药新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整理汉代以来13位著名医家对水肿的论述及医案共209条(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2.5”对水肿的方剂用药规律进行证候统计、对药、角药、药物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与新方发现。结果:水肿证候最多的是阳虚水泛证(53次,25.36%),水湿浸渍证(47次,22.49%),瘀水互结证(36次,17.22%);最常见单药是茯苓(96次,45.93%),白术(72次,34.45%),陈皮(71次,33.97%);其中最常用的对药是白术-茯苓(53次,25.36%)茯苓-泽泻(49次,23.44%),陈皮-茯苓(43次,20.57%);最常用的角药是白术-茯苓-泽泻(32次,占15.31%);关联度高的药物组合有猪苓->泽泻(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9286);得到44组3味药的核心组合;核心药物为:茯苓、白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得到治疗水肿的22个新候选处方。结论:提示今后研发治疗水肿中药新药时,①证候优先考虑阳虚水泛证;②单药优先考虑茯苓;对药优先考虑白术-茯苓;角药优先考虑白术-茯苓-泽泻;③配伍优先考虑:猪苓配伍泽泻等;④核心方剂优先考虑:茯苓、陈皮、厚朴等;⑤新候选方优先考虑:白芍、桂枝、川楝子、细辛、干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