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munoregulatory molecules B7-H4 and B7-H1 in Epstein-Barr positiv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EBV+DLBCL).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B7-H4 and B7-H1 in tumor tissues of 13 patients with EBV+DLBCL.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7-H4 and B7-H1 in fou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cell lines (SU-DHL-4, SU-DHL-10, SU-DHL-6, Pfeiffer)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ranswell invasion assays were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invasive ability of cell lines. B7-H4 and B7-H1 were expressed in 84.62% and 100% tumor specimens of EBV+DLBCL. The overexpression of B7-H4 and B7-H1 was found in 46.15% and 23.08% tumor samples of EBV+DLBCL. There was a medium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7-H4 and B7-H1 (r = -0.667, P = 0.013,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7-H1 in fou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cell lin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invasive ability, wherea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7-H4 were not. Here, we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7-H4 and B7-H1 in EBV+DLBCL. The expression of B7-H1 in EBV+DLBCL appears to be the domin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tumor aggressiveness. When B7-H1 expression weakens, the molecule B7-H4 may become the dominant factor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EBV+DLBCL.  相似文献   
3.
探索海宁市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一体化模式,为癌症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海宁市中医院、海宁市肿瘤医院、海宁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两院一所”合并和资源整合,海宁市具备了癌症筛查一体化模式的基础.2005年海宁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大肠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海宁市中医院承担了项目实施工作任务,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项目从现场初筛到肠镜精筛、临床治疗均由一家医院完成,在全国癌症筛查项目点是少见的.筛查工作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组织发动,医院选派相关学科专业技术骨干组建项目团队,从结直肠癌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癌意识着手,使筛查工作目的、意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从而提高广大老百姓对筛查工作的依从性.多年来筛查实践证明:结直肠癌筛查方法简便、成效显著,推广以政府为主导、医防研结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结直肠癌筛查一体化模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5.
对海宁市城镇9个居民区临界高血压进行4年(1990~1993)随访,除部分失访和服降压药物者外计有423例(男性227例,女性196例,平均39.2岁),青壮年占总数77.8%;血压恢复正常为21,7%,仍在临界高血压范围之内为49.4%.转为确诊高血压24.5%。年龄初测血压水平、心率和体重指数是进展为确诊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了解海宁市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和流行现状。方法 方法 根据 《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方 案》, 2012-2014年对海宁市海昌街道勤民村省级监测点螺情、 常住居民、 流动人口病情等进行监测。结果 结果 2012-2014 年监测点共调查常住居民600人, 血检阳性率为3.17% (19/600), 粪检均为阴性; 3年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50% (5/200)、 0 (0/200)、 7.00% (14/200), 2014年血检阳性率显著高于2013年 (χ2 = 14.508, P < 0.01)。3年共监测流动人口1 591人, 血 检阳性率为0.94% (15/1 591), 粪检均为阴性; 其中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92% (14/1 521) 和1.43% (1/ 7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659, P > 0.05); 各年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50% (8/534)、 0.56% (3/531)、 0.76% (4/526),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χ2 = 2.752, P > 0.05)。螺情监测显示未发现阳性钉螺环境和钉螺输入。结论 结论 海宁市存在血吸虫病传 染源, 需警惕局部流行的可能。今后仍需加强螺情监测和外来流动人员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海宁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流行情况,评估血吸虫病的潜在传播风险。方法 随机抽取海宁市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各1个乡镇(或街道),对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的流动人口进行血吸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结果 共调查了流动人口1 207人,检出血吸虫感染血清学阳性4人(0.33%);病原学检查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血检阳性者主要分布在31~40岁人群,阳性率为1.68%,高于其他年龄组([χ2]= 6.590,P < 0.05)。 结论 应加强海宁市流动人口的血吸虫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海宁市流动人群潜在血吸虫病传染源与社会因素的关系,为海宁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在海宁市8个乡(镇)、4个街道各随机抽取1个村(共12个村),对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的流动人口进行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并发放问卷,调查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 海宁市12个村共调查流动人口1 019人,检出血清学阳性23人,血检阳性率为2.26%,病原学检查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中原职业为从事水产养殖、农牧业的人群更易检出血清学阳性;流动人口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整体知晓率较低,血检阳性者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血检阴性者。结论 原职业为从事水产养殖、农牧业的人群是海宁市流动人口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的重点,应加强宣传,以提高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海宁市1950 - 2018年疟疾的流行特征,为海宁市今后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海宁市疟疾疫情数据、报表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0 - 2018年海宁市共报告疟疾病例95 3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4.3/10万,死亡病例27例。2007年为最后1例本地病例,2008年起海宁市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均为输入性病例。海宁市流行高峰分别在1954年和1960年出现,发病率分别为2 481.02/10万和7 219.20/10万,1977年第2个流行周期结束,发病率为17.91/10万。除在1963 - 1964年2年间发现过50例恶性疟病人和2014年后报告的6例病例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外,其余均为间日疟,恶性疟病例占全部病例的0.06%。中华按蚊是我市疟疾传播媒介。结论 海宁市近年来疟疾的流行特征以输入性疟疾为主,在今后的疟疾防控工作中要抓好以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为主的疟疾防治工作,加强疟疾病情的动态监测,持续开展疟疾健康教育和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巩固消除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