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9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239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82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207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509篇
内科学   555篇
皮肤病学   184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22篇
综合类   1420篇
预防医学   530篇
眼科学   152篇
药学   523篇
  14篇
中国医学   554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胆道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将择期行LC的126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组41例和非糖尿病组85例。术前及术后第1、3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及血清D-乳酸水平。结果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者。糖尿病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长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第1、3天尿L/M、血清D-乳酸、尿IFABP均高于术前及非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胆道结石患者行LC后会加重肠屏障功能障碍程度,术前控制好血糖水平或可降低肠道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应激对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状态下,各种神经、免疫、内分泌机制作用于肠上皮,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大分子抗原过多地进入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引发不适宜的免疫反应,进一步加剧了肠道炎症,成为慢性炎症性肠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香砂六君颗粒防治脾虚胃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香砂六君颗粒对脾虚胃病的防治机理。方法 采用酸性乙醇反复损伤,复金用饥饱失常、劳倦过度方法造成脾虚症和胃粘膜损伤的动物模型,并用香砂六君颗粒防治,观察胃粘膜屏障、免疫、胃肠运动等多项指标。结果 香砂六君颗粒有对抗胃粘膜上皮损伤,增加胃粘膜磷脂含量和胃粘膜粘液量;使外周血和胃粘膜CD4计数上升,CD8计数降低,CD4/CD8比值升高;升高MTL、GAS水平,降低SS水平,促进胃排空和降低小肠推进比。结论 香砂六君颗粒有保护胃粘膜屏障、调节免疫和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向坤 《护理学杂志》2007,22(12):66-66
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可维护肠黏膜屏障,减少并发症,降低医药费.  相似文献   
5.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支持对胃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方法术前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患病前体重20%的食管癌患者56例,按所给营养方法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n=30)和肠外营养组(n=26),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分别于术后第1、4和8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胃泌素和谷氨酰胺水平. 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体重减轻较少,感染性并发症发生较少(P<0.01,0.05).术后第4天和8天,肠内营养组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血浆内毒素和TNF较肠外营养组低(P<0.01),胃泌素、谷氨酰胺较肠外营养组高(P<0.01). 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可能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黏膜屏障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黏膜具有免疫和屏障功能。一方面,消化道黏膜不断地与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接触,在机体内担负起第一线的局部防御任务。另一方面,该系统对于食源性抗原、肠内常驻细菌可以产生免疫耐受。此种识别机制是由一个特殊的肠黏膜免疫组织“肠相关淋巴样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GALT)承担的。  相似文献   
7.
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大鼠血睾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高功率微波(HPM)辐照大鼠睾丸对血睾屏障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6组为辐照组,1组为对照组。于辐照后2、6、12、4.8、96h和8d活杀大鼠后取双侧睾丸组织各约1mm^3,镧-醛固定液固定后制备电镜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可见硝酸镧主要沉积在曲细精管基膜部和精原细胞周围,未越过紧密连接;辐照后2-6h电镜下所见与对照组大致相同;辐照后12-96h,从基底部到管腔面的各层生精细胞之间、支持细胞内都有大量的镧颗粒沉积;辐照后8d,仍可见细胞间隙增大,部分区域靠近精子表面的镧颗粒沉积甚至比前面时间点的更为严重。结论 高功率微波辐照能够改变细胞的通透性,破坏血睾屏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肠屏障的损害(文献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损害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重要因素之一,而SIRS状态下可导致肠道细菌和毒素的移位。而目前临床上直接观察肠屏障功能仍有较多困难,有关SIRS与肠屏障的研究趋势是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探索维护其通透性、减少细菌移位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IVC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据考察,IVC在国外使用已有30年的历史,使用国以发达国家居多,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加欧洲列国等国家。在我国,IVC于1999年引入国内实验动物界,特别是近几年的国产化,已经迅速被国人所认识。从质疑、讨论阶段进入了试用阶段,使用用户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科院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