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32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49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姚增全  果会玲 《河南中医》2009,29(4):343-344
《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发挥《内经》病机学说,弥补了原“病机十九条”过于简略之不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内经》理论,特别是首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关于“相火”的论述,则为后世相火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还总结了温热病的治疗原则,对后世温病学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产生活常识中的"火"是中医"火"概念发生的原型,经过取象比类思维,抽象出了具有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意义的"火"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医"火"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3.
莫远江  孙珊  曾蓉  邓长健 《光明中医》2009,24(10):1890-1892
目的:观察加味五味消毒饮冲洗液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FESS)术后的临床疗效及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治疗组用自拟加味五味消毒饮冲洗液冲洗术腔,对照组以常规的西药冲洗液冲洗术腔,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鼻腔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前结束治疗病例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方加味五味消毒饮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能缩短鼻黏膜修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毒性的产生应有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就是五味,中药的功效和毒性均来自五味。在五味中有毒药物的数量以辛、苦味为多,甘味最少,酸、咸味居中。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behavioral coding system, the Five Minute Speech Sample (FMSS),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relationship difficulties between parents and physicians in a pediatric asthma care setting. METHOD: The FMSS was administered to 20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chronic asthma and to the physicians they worked with during a brief day program admission. RESULTS: Rates of relationship difficulties between parents and physicians ranged from 15% to 40%, comparable to those previously identified in patient-therapist relationships in psychiatric populations. CONCLUSIONS: Although further information is needed abou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he FMSS appears to provide clinically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rent-physician relationship in the context of pediatric chronic illnes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押男性犯罪嫌疑人与正常人群大五人格、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对78名在押男性犯罪嫌疑人(实验组)及54名对照组男性(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利他性与道德感维度差异显著;②实验组积极应对显著低于正常组,但消极应对差异不大;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上具有不同的特点。结论青年男性在押犯罪嫌疑人与正常青年男性在大五人格、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厦门市 5岁以下儿童死因变化及生存水平 ,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及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方法 通过市、区、街道 (乡 )妇幼保健三级网及儿童生命监测系统收集资料 ,对 1993~ 2 0 0 0年厦门市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1993年为 2 7 88‰ ,2 0 0 0年为 11 6 6‰ ,(X2 =80 0 0 ,P <0 0 1)。厦门市 1993~ 2 0 0 0年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先天畸形、腹泻 ,肺炎和腹泻呈下降趋势 ,早产、出生窒息、先天畸形呈上升趋势 ,其中先天畸形上升较明显。儿童死前均得到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 ,死前就医、死前明确诊断、死于医疗保健机构者均达 90 %以上。结论 厦门市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 ,已达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提高医疗保健机构的诊治水平和服务水平是社会的需求 ,也是提高儿童生存水平的措施之一 ,全社会都应重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有关文献资料中中药肝毒性的报告及其与四气、五味、归经、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文献研究方法 ,对 55种具有肝毒性的中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研究。结果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其有效成分与肝毒性有一定相关性。肝毒性主要集中在寒、热类 ,苦、辛类 ,归肝、脾、肾经类和有效成分中碱、甙类药物方面。结论 :中药药性理论及有效成分均与肝毒性有一定的关系 ,应用归类分析的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是中药毒性研究中确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汗与五脏、营卫的关系,探讨自汗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五脏皆有汗,汗之本为心,汗之化为肾,汗之出为肺,汗之源为脾胃,汗之调为肝。又必以营卫调和为要,汗出方能有节。五脏功能失调、营卫失和均可致自汗。故提出“调畅五脏、调和营卫”的自汗证治则及处方用药,通过典型临床病案,进一步阐释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感官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用于中药五味药性二分类辨识方法的可行性,为中药药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借鉴。方法 选取122种仅含单一味不含兼味的5类代表性中药饮片(源自《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14种常用的食品类样本,使用PEN3型电子鼻及ASTREE、SA402B型电子舌采集136种样本的智能感官信息,以得到的信息矩阵作为自变量(X),药典项下的性味描述等作为标杆信息(Y),利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iscriminant analysis,PCA-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2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分别基于单一型号智能感官设备(单源)和多智能感官信息融合(多源)建立五味二分类(酸/非酸、咸/非咸、辛/非辛、甘/非甘、苦/非苦)辨识模型Y=F(X),以交互验证的正判率作为模型优选指标。结果 经留一法交互验证,基于单源信息的五味二分类模型中最大正判率分别是98.53%(ASTREE/PCA-DA、LS-SVM)、97.06%(AST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