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标幽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元时代针灸医学家窦汉卿的《针灸要》书中《标幽赋》一篇,从7个方面对《标幽赋》的命名、针灸治病机理、理论与临床、针灸理论、特定穴运用、针灸方法、临床理论与病案进行了初步浅析,认为窦汉卿在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所发挥和创新,其中一些观点颇有见解,如针灸与经络、脏腑、气血的关系,施术前后注意事项,取穴配穴和针灸禁忌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总结针灸古代文献中窦汉卿针灸处方特点和规律,为研究窦汉卿学术思想以及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参考。对窦氏针灸处方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录入,建立窦汉卿针灸处方数据库,对处方中的腧穴进行频次分析,并采用Apriori算法分析处方用穴规律。共收录窦汉卿针灸处方446个,针灸处方最多用穴12个。治疗病种以内科病症、头面躯体痛症及五官科病症最多。窦汉卿所有处方中总共用穴205个,包括25个奇穴。窦汉卿针灸处方中关联程度较强的穴对有7组,分别为合谷-足三里、足三里-中脘、合谷-曲池、合谷-委中、曲池-肩井、委中-曲池和委中-足三里。选穴原则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配穴方法以上下配穴、本经配穴和表里经配穴为主;注重刺灸法与腧穴的配合,注重针刺顺序。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卫生宝鉴》《济生拔粹》及《针灸四书·针经指南》书中与“真言补泻手法”和“气血问答”两篇有关的内容,探讨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之源流,认为窦氏针灸学术思想受《素问》《难经》影响较多,但似未受到《灵枢》影响。  相似文献   
4.
《窦太师针经》为元代针灸古籍,现存清代及民国两种抄本。清代抄本题作“秘抄杨氏家传针经图”,民国抄本与“玉龙歌”合抄,题作“玉龙歌”。经考证,这两种抄本确系《窦太师针经》的不同传本,但确切书名尚无定论。其作者并非窦汉卿本人,当是窦氏传人整理,又经后人补注。其中清代抄本具有本文、附注、提行集注、眉批等多种构成。由于《窦太师针经》为甄权后又一次,也是唯一次对针灸腧穴基于临床实践的总结,因而极具文献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代医家徐凤对八脉交会穴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八脉交会穴的历史沿革,研究明代医家徐凤在八脉交会穴主治病症、取用范围、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理论贡献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窦汉卿以善用针法而蜚声针坛,其针刺手法独具特色。他强调双手进针,倡用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摄、按、爪、切、扪手指补泻十四法,重视针下体察,善用综合补泻法,并创用寒热补泻针法。后世的针法大都从窦氏针法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金元医家窦汉卿针灸理论产生的文化因素,笔者对窦氏生平材料进行梳理,以探讨窦氏与道家之间的关系。通过手工检索得到古代历史文献数则,同时对日本回归的明代吴嘉言《医经会元·针灸原枢·窦太师秘传密话针经琼瑶宝鉴》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窦汉卿针灸受到宋初道医《素问亡篇·刺法论》的影响,又得山人宋子华传授《交经八穴》;窦氏与全真派道士樊志应有所交往,但无明确的医学往来记录;《窦太师秘传密话针经琼瑶宝鉴》可能为道医在窦氏针灸基础上的改编汇集之作。窦汉卿与道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力的双向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窦汉卿相关史籍文献的考查,在《元故少中大夫吉州路总管刘侯墓志铭》和《有元故潜斋先生许仲和墓志》中发现刘执中和许衎二人可能为窦氏针灸学术传人。  相似文献   
9.
窦汉卿曾从师于山东滕县名医李浩,《通玄指要赋》为其继承李浩经验写成的赋文,总结了颈项强痛、腰腿疼痛、呆痴等50余种病证的治疗取穴,常用腧穴有太冲、人中、神门、风府、风池、听会、合谷等49个,其中足三里、后溪各2穴次。本赋文辞优美,行文流畅,突出显示了窦汉卿深谙《内经》经典理论、重视特定穴、选穴少而精的学术特点,丰富了金元时期针灸治疗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Gao XY  Sun CJ  Ba Y 《中国针灸》2010,30(11):960-962
分析窦汉卿"流注八穴"理论、针下得气说、手指十四法、取穴、用针及治神等学术思想,探讨窦氏对<内经><难经>学术的继承发展以及窦氏学术对后世针灸各家的影响,指出其对提高治疗效果、发展针灸学术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