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4篇
  免费   968篇
  国内免费   21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74篇
妇产科学   110篇
基础医学   393篇
口腔科学   389篇
临床医学   1559篇
内科学   1079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210篇
特种医学   2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341篇
综合类   1681篇
预防医学   489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017篇
  15篇
中国医学   945篇
肿瘤学   133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372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447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827篇
  2013年   821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742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目前,临床上对于直肠癌常用的影像评估方法有MRI、螺旋CT、PET-CT、直肠腔内超声(ERUS)等。而MRI作为首选检查方式,对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环周切缘及周围器官侵犯等方面的评估均具有明显优势~([1-2])。通过MRI诊断淋巴结的方法通常是影像科医师逐层浏览每一幅图像,从中识别淋巴结的形状、界限及密度来判断,这种传统方式耗时较长且存在主观偏倚,导致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在高龄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G组和GA组,每组各30例。G组患者为单纯全麻组,GA组患者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A组患者在诱导前取L1~2硬膜外穿刺置管,予0.5%罗哌卡因5 ml,术中每小时追加5~7 ml。两组患者诱导方法相同:即,咪哒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3~0.4μg/kg、顺阿曲库铵0.15~0.20 mg/kg、依托咪酯0.2~0.3 mg/kg。监测并记录患者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术中全麻药用量及术后患者苏醒情况。结果:GA组患者气腹后、拔管前BP、HR明显低于G组(P<0.05),且全麻药用量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较单纯全麻用药量减少,术中循环更加稳定,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盆筋膜的结构、范围及其与直肠固有筋膜的层次关系。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对由广东药科大学生命与生物制药学院人体解剖与胚胎学系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12具(男性5具、女性7具)骨盆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并对Denonvilliers筋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合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0例直肠癌病人(男性10例、女性10例)的盆腔磁共振图像和手术视频进行解剖学印证。结果 12具骨盆大体标本显示,盆筋膜与Gerota筋膜相延续,部分纤维于S4水平构成直肠骶骨筋膜,向下与直肠固有筋膜融合终止于联合纵肌;部分纤维与后方骶前筋膜融合构成肛提肌上筋膜及肌间纤维。Denonvilliers筋膜在盆腔前外侧约2点、10点处与盆筋膜相延续构成完整筒状结构,包绕内层由直肠固有筋膜封套的直肠系膜;除“侧韧带”处有盆腔自主神经直肠支、淋巴管、直肠中动脉相连外,两层筋膜形成完整的双筒状结构,横断面呈同心圆状。除直肠支进入直肠固有筋膜外,盆腔自主神经主要分支均位于盆筋膜内层及Denonvilliers筋膜以外,沿直肠固有筋膜轮廓游离能够避免损伤盆腔自主神经。在7具女性骨盆标本中均能见到菲薄的Denonvilliers筋膜结构。直肠癌病人的横断面磁共振图像能够看到直肠固有筋膜与外侧盆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的轮廓和间隙,手术视频资料也可见到完整盆壁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的轮廓。结论 直肠癌手术中,在盆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与直肠固有筋膜两层结构的间隙进行分离,并保持两层筋膜的完整性,对于保证肿瘤根治性和保护排尿及性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分析参加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结构化培训尸体手术训练中学员表现。方法 针对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参加taTME结构化培训研讨会的学员,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学员在尸体手术训练过程中各步骤的技术表现、术中困难及并发症以及术后标本直肠系膜完整度等结果。结果 共45名学员参加taTME结构化培训研讨会,其中39名学员返回问卷。荷包缝合方面,5名(12.8%)学员未能独立完成,7名(17.9%)学员需要经过两次或以上尝试来完成荷包缝合。在各方向直肠系膜间隙的切开分离过程中,85%~90%学员能在教员不同程度上的口头指导下亲自完成。最终标本直肠系膜完整性的评价中,系膜不完整的标本共5例(12.8%),系膜近乎完整的标本共18例(46.2%),系膜完整的标本共16例(41.0%)。术中并发症及遇到困难方面,18名(46.2%)学员进入错误间隙,1名(2.6%)学员出现直肠穿孔,4名(10.3%)学员出现荷包失败,2名(5.1%)学员出现尿道损伤。单因素分析发现只有学员培训前独立完成taTME手术的例数≥1例为术中不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荷包缝合、直肠全层切开以及直肠系膜间隙的分离等各重要手术步骤中获得较为充足的亲自上手练习机会,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经肛门微创手术(TAMIS)的手术经验并不能降低taTME手术经肛操作部分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参加包含尸体手术训练的taTME结构化培训有助于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Aim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ircumferential tumour location on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CRT) response and its prognostic value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LARC) patients after CRT and surgery.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486 patients with LARC who received neoadjuvant CRT and surgical treatment. The rate of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 and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anteriorly, laterally, and posteriorly located tumours were compared.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pCR predictors.ResultsThe anterior tumours exhibited the highest pCR rate of 26.7%, which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20.0% and 12.3% for lateral and posterior tumours, respectively (P = 0.006).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OS) rates after CRT were similar among the anterior, lateral, and posterior groups (anterior vs lateral vs posterior: 81.1% vs 89.9% vs 84.1%, P = 0.6368).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ircumferential tumour location, post-CRT serum CEA and post-CRT tumour thickness measured by MRI were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achieving pCR.Conclusion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o show that anterior LARC exhibited the highest pCR rate after neoadjuvant CRT. Patients with anterior rectal cancers do not have different prognoses from those with non-anterior cancers if they undergo neoadjuvant CR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高龄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总结手术操作体会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7~79岁,均在腹腔镜下行悬吊固定。结肠造影和术中均可见明显增厚且冗长的乙状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宽松,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之间脂肪结缔组织明显增厚,尤其是直肠前壁。术中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脂肪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行结肠直肠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86.59±14.84)min,出血量平均(63.41±23.67)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01±1.57)d。无吻合口出血、感染、肠瘘等并发症发生,无术中死亡或术后2周内死亡病例。22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2~4年,平均(2.81±0.91)年,患者排便次数1~2次/d,肛门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微创切除直肠周围增厚的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高龄直肠脱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