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肝肾论治乳腺增生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女性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以乳房疼痛伴乳房肿块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乳瘤范畴。近年来众多医家从不同角度对其发病机制及辨证施治做了有益探讨,但目前对本病的辨证分型多不统一,既有脏腑辨证又有经络辨证,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我们统一从脏腑肝肾辨证,将本病分为肝郁阴毒内结和肾虚阴毒内结型。五肝肾与乳房的关系肝经上隔、布胸肋绕乳头而行,如《丹溪心法》谓:“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说明肝经与乳房密切相连。女子以血为用,以血为本,其经、孕、产、乳…  相似文献   
2.
从致病途径和致病特点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中医学的"阴毒",艾滋病无症状期处于正邪相争阶段,人体阳气损耗尚轻,主要是阴阳平衡受到破坏,所以重在和阳,可以用阳和汤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张存龙  王润芳 《新中医》2021,53(12):219-221
螨虫皮炎是农村夏秋季节门诊常见的皮科疾患之一,通过对患者的发病季节和年龄进行统计发现,螨虫皮炎的发病以每年5—9月农村儿童、青少年为主,与"湿热阴毒"的气候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笔者采用清化湿热法配合艾肤煎液内外结合治疗效果满意。并对中医教材将螨虫皮炎笼统归类到"虫咬皮炎"章节,提出了商榷意见,建议再版《中医皮肤病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螨虫皮炎单列章节,中医命名规范以"谷草痒证"为妥。  相似文献   
6.
药巾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元代王好古所著《阴证略例》的毒论学术思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剖析,认为《阴证略例》堪称毒论思想大家,列专篇论述了阴毒与阳毒,详细记载了阴毒与阳毒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药物方剂。为深化对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寒疫论治     
通过对历代文献关于寒疫的研究,分析了寒疫从感受非时暴寒出现的类似伤寒的流行性疾病,逐渐发展成为感受具有寒邪性质的疫疠之气引起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体现了中医对疫病认识的不断深化。并深入探讨了寒疫的特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等,以期对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放化疗后,中焦脾乏,痰瘀内生,可致伏阳为患。一方面,阳失疏布,固护失司,寒、痰、瘀蕴结积久介导阴毒鸱张;另一方面,伏阳郁滞,阳热怫郁,气液渗灌失司。上述均可伤血,且可诱发络脉损伤、络用失常,寒、痰、瘀、毒等在此留滞、互结、流窜,假病络为运毒之舟楫,构成肿瘤复发与转移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的《洞天奥旨》中,记载了疮疡病的阴毒证。陈士铎认为肝肾两脏之阴火耗血伤津,滞涩成肿,是阴毒疮疡发生的主要机制。陈士铎治疗阴毒的原则重在遏制阴火之势,辅以顾护胃气,方能化解阴毒。在临床实践中,陈士铎之遣方具有以人参、黄芪为主,大剂补中的特点;在用药中阐发金银花"纯补"的特点,将其作为治疗阴毒疮疡之要药。陈士铎在《洞天奥旨》中关于疮疡阴毒证的论述,对于当代外科、皮肤科等相关领域的中医治疗均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