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99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1篇
  1篇
中国医学   129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翘马勃散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溏所著的《温病条辨》一书,此方是由银翘散加减组成,银花、连翘、牛蒡子清热解毒,射干、马勃清利咽喉,清热消炎。笔者根据30年临床经验用本方加减治疗儿科多种疾病有效率达9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谈老年肾衰重在调补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未病脾常虚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是人赖以生存之根。《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金元时期脾胃名家李东垣认为,人内在的元气,是人身最重要的健康因素,而元气的产生全在于脾胃,同时他还强调,如果没有脾胃虚弱的内在因素则虽有外邪,也不能侵入发病。脾胃是供给全身营养的器官,而心肝肺肾的生理机能,又必须赖脾之输布。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人至老年时期胃肠道的各种分泌机能都有所降低,老年时期胃酸分泌减少,胃液的消化能力下降,黏蛋白含量减少,胰液分泌功能下降,脂肪分解和糖类分解活性随年龄…  相似文献   
3.
刘建英 《家庭中医药》2007,14(11):12-13
刘完素(约1120~1200年),金代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去世后朝廷又赐号"高尚先生"。因刘完素系金之河  相似文献   
4.
1 医者要有清廉为医的思想 我国古代医家把医学称之为“仁术”,把“济世救人”作为医业宗旨。认为医者从业的目的就是救人疾苦、推崇仁爱、同情患者、清廉正直和不谋私利。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早就把精神因素论为疾病康复的范畴,又将人的精神活动概括为“七情”,即喜、怒、悲、思、忧、恐、惊。而七情它在疾病发生、发展与康复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历代医家对脑血管康复早有很深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浅谈脑血管病在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与中医“七情”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圆舟 《大家健康》2007,(1S):87-89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书法大家,他的大儿子一直学习父亲的字体,几乎达到了乱真的地步。一天,他的大儿子故意将自己所写的一幅字放在桌上,想试试父亲的辨别能力。没想到傅山看到后,暗暗吃惊:我的笔力沮丧,中气已绝,莫非大去之日不远?心情非常不安。过了不久,他自己平安无事,大儿子却突然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悲伤之余,他又拿起那幅字,细细分析,才知道是儿子的笔迹。原来,他一直以为这幅字就是自己写的。  相似文献   
7.
以血尿酸升高为主要生化指征的痛风属现代医学代谢性疾病。据国外文献记载,西方早在公元前460~370年,Hippocrates即对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作了记载。十七世纪著名医学家Sydenhem本人患有痛风,因此对痛风的症状、体征体会的特别深刻,描述的极为生动。中国医学源远流长,据中医古代文献记载,早在金元时代也有“痛风”这一病名,对该病的有关症状描述、病因分析、禁忌要求等与现代医学痛风是否属于同—种疾病需要加以辨析;另外,中医古籍中的“历节病”与现代医学痛风也较相似,治疗方法颇多,本文试对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8.
汗法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如何正确而适当地使用汗法是防止外邪内传、及时解除疾病的首选措施 ,也是外感疾病最常用和关键的治法。本人浏览了历代医家对汗法的部分论述 ,从而对祖国医学瑰宝之一的汗法有些新的认识 ,特介绍之 ,供同道们参考。历代医家关于汗法的论述 ,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体若燔炭 ,汗而散”。《阴阳应象大论》云 :“其有邪者 ,渍形以为汗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玉机真脏论》云 :“今风寒客于人 ,使人毫毛毕直 ,皮肤闭而为热 ,当是之时 ,可汗而发也”。《热论》云 :“三阳经络皆受其病 ,而未…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学家与健康传播(116001)辽宁省大连市健康教育中心原所贤(116001)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暴连英在研究中国古代医药文化传播时,我们不能不敏感到这样一个现象:历代文学家参与到健康传播中,以医著序文、医家传记、医学理论、医药方书的形式,写下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的宋、金、元时期,中国医药界开展了空前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融汇贯通的学术争鸣,对中医学术流派体系的形成及医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特别是被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果、朱震亨,他们的理论主张和临床实践在国内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现谨就金元四大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做一浅析。一、承《内经》旨意,共倡“刺络泻血”金元四大家所处的时代,前后相差二百余年,学术观点各执一家,但纵观他们的针灸学术思想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都重“刺络泻血”疗法。有关刺络泻血疗法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