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枝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荔枝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6例慢性乙型肝炎使用肝泰乐、肌苷、维生素等护肝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荔枝核治疗6个月,观察肝功能、肝纤维化、肝脾B超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等有改善作用;治疗12周后,对ACT、A、TB1LI有改善作用,对AST、G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治疗24周后,对HA、CN、PⅢP、IV-C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0.01),并有降低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结论:荔枝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治疗作用,并有降酶、退黄、改善肝蛋白的代谢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荔枝核提取物对HepG 2.2.15细胞系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研究荔枝核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有效部位.方法:应用HepG 2.2.15细胞系培养系统检测荔枝核提取物A、B、C、D、E、F对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结果:荔枝核提取物A、B、C、D、E、F(200,100mg·L-1)对HBsAg 和HbeAg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其中E成分作用最强,在200 mg·L-1的浓度下,于实验第3天对HBsAg的抑制率为50%,对HBeAg的抑制率为20%,于实验第9天对HBsAg的抑制率为90.9%,对HBeAg的抑制率为84.3%(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荔枝核提取物体外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荔枝核抗糖尿病有效部位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荔枝核抗糖尿病有效部位总皂苷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酸水解、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在所测定浓度范围21.8~43、6mg/ml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 回收率为98.2%,RSD为1.46%:结论 本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有效部位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荔枝核拮抗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的药理学机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荔枝核水提取物(water extract from Semen Litchi,以下简称荔枝核)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T2DM)胰岛素抵抗(IR)的药理学机制.方法:采用T2DR-IR模型,观察荔枝核对T2DM-IR大鼠空腹血清血糖(FS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总蛋白(TP)、白蛋白(A)、丙二醛(MDA)、瘦素(1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Fins)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荔枝核能显著降低T2DM-IR大鼠FSG、TC、TG、FFA、leptin和TNF-α含量及高胰岛素血症(P<0.05~0.01),显著提高ISI(P<0.01),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加强SOD活性和降低MDA的含量(P<0.01),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ALT、AST活性和BUN、Cr含量,提高TP、A含量(P<0.05~0.01),改善肝肾功能.结论:荔枝核能调整T2DM-IR大鼠Lept和TNF-α含量及高胰岛素血症,拮抗IR,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紊乱,增强抗氧化作用,并具有改善肝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荔枝核皂苷改善地塞米松致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皂苷改善地塞米松 (DX)致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X诱导制作IR大鼠模型 ,观察荔枝核皂苷对模型鼠给药2h后空腹血清血糖 (FSG)、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 )、皮质醇 (Cortisol)、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荔枝核皂苷能显著降低模型鼠FSG、TC、TG含量 ,显著提高ISI值 (P<0 05或P<0 01)。结论 :荔枝核皂苷可改善DX所致糖、脂代谢障碍 ,降低模型鼠中血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 ,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6,(3)
目的研究荔枝核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认知障碍的改善,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高蛋白饲养大鼠8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血糖仪测血糖;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造模T2DM大鼠血清胰岛素含有量。放射免疫法测大鼠海马组织和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Aβ)含有量;HE及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光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Tau蛋白的表达情况,软件计算Tau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成功制备T2DM大鼠模型。0.69、1.39和2.78 g/kg荔枝核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其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均减少(P0.05,P0.01),大鼠在平台象限所停留的时间均延长(P0.05),高剂量组大鼠跨越平台的次数增多,在平台象限游程百分比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均可降低海马Aβ含有量以及血清Aβ和胰岛素含有量(P0.01)。光镜下,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排列疏松且不规则,胞浆核固缩;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改善神经元的受损情况。T2DM认知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元胞浆出现大量的棕黄色沉积颗粒,高、中剂量组可减少胞浆棕褐色颗粒沉积。结论荔枝核提取物可明显改善T2DM大鼠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高胰岛素血症所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Aβ沉积及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5,(12):101-103
目的研究荔枝核皂苷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采用临床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荔枝核皂苷+来曲唑)及对照组(安慰剂+来曲唑)。通过检测性激素水平、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Karnofsky评分和多种不良反应的评估,观察荔枝核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增效减毒作用。结果荔枝核能降低雌激素、泌乳素等性激素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来曲唑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中,单用荔枝核协同来曲唑,一方面可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可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增效减毒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肖志军  郭洁文  徐峰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4):316-318,350
目的 探讨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浓度胰岛素培养基诱导HepG2细胞形成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对照组、荔枝核皂苷组、荔枝核黄酮组、罗格列酮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观察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结果 HepG2细胞在10-6mol/L的胰岛素中作用24 h,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作用最为明显。以此条件构建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对该模型给予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干预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葡糖含量未能显著降低。 结论 本研究提示荔枝核皂苷、荔枝核黄酮不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荔枝核皂苷对D-半乳糖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50只昆明种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石杉碱甲组(0.4 mg/kg·d)、荔枝核皂苷低(15 g/kg·d)和高(60 g/kg·d)剂量组。上述动物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皮下(sc)注射D-半乳糖(500 mg/kg·d)8周,并于第5周起分别灌胃相应药物。采用水迷宫和自主活动仪测试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测定血清糖基化;醛糖还原酶活性;采用高效液相库仑阵列电化学检测系统检测人神经氨酸酶(NA)、多巴胺(DA)、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二羟苯乙酸(DOPAC)的含量变化。结果:荔枝核皂苷明显改善模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单胺类递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荔枝核皂苷具有改善D-半乳糖诱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减少抑制对脑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from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的同时,TFL干预组分别以高、低剂量的TFL灌胃6wk进行干预治疗,空白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分别以生理盐水、秋水仙碱灌胃作为阴阳性对照.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Bcl-2、Bax的表达;测定血清ALT、AST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00),TFL高、低剂量给药组及秋水仙碱组Bcl-2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00,0.047,0.021),Bax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00,0.014,0.007),TFL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Bcl-2的表达升高(P=0.018),Bax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2).Bcl-2、Bax在秋水仙碱组与TFL低剂量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726,0.767).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与Bax的表达显著正相关(P=0.000);与Bcl-2的表达负相关(P=0.000).空白对照组、TFL高低剂量给药组及秋水仙碱组血清ALT、AST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无显著性差异(P=0.597,0.669).结论:TFL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并推测这种作用可能与上调Bcl-2、下调Bax的表达,抑制肝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