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7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3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32篇
临床医学   981篇
内科学   143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663篇
综合类   2401篇
预防医学   4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71篇
  7篇
中国医学   1918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分析病情改善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分析应用成果。结果从治疗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胆汁反流次数明显下降,且最长反流时间为(48.1±6.6)min,对照组为(35.1±5.1)min,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此同时,在腹痛腹胀、嗳气、胃灼烧等积分对比中,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方案更令人满意。结论采用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进行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控制胆汁反流问题,改善胃炎病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柏庆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715-1715
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现笔者收集近1年来T管拔除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7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重度胆汁郁积是目前肝病治疗的难题之一。加速黄疸消退、防治肝纤维化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为探索其临床有效治疗方法 ,我们于 1997年 6月~2 0 0 1年 8月以腺苷蛋氨酸与前列腺素E1(PGE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重度胆汁郁积患者 5 1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5 2例 ,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均有重度胆汁郁积 (血清总胆红素 >171μmol/L)。经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门脉高压。随机分为A组 47例 (PGE1治疗 )、B组 5 1例…  相似文献   
4.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3):118-129
肝硬化门脉高压不常见门腔分流的MSCT表现,培菲康对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氨水平以及数字连接试验的影响,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高压相关指标的关系,肝硬化患者血清中sP-selectin和IL—18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组共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32~74岁,平均49.7岁。临床诊断:壶腹癌8例,胆管下端癌7例,十二指肠癌2例,胰头癌5例。施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非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手术方法:本组均按Child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均经小肠系膜根部后方十二指肠水平段切除后坠道提取空脑进行胰腺空肠套人式吻合,套入深度2cm。胰空肠后壁吻合3层.保证空肠壁与胰腺紧密贴合.不留腔隙。选择一根约30cm长的细硅胶管,与胰管口径匹配.该管一端剪2~3个侧孔,插入胰管  相似文献   
6.
疏肝酶对实验性胆叶郁滞状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其病机主要为素有胃疾日久,脾胃不足,加之手术消耗气血,损伤脉络致脾胃气虚,胃络气滞瘀阻,气机升降失常.疏泄不利,胆气上逆,胃气不降所致。笔者收集门诊及住院例30例,以自拟中药方赭石镇逆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的围生儿结局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ICP)患者致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指标。方法 总结本院57例ICP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其与围生儿结局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结果 血清胆汁酸升高与围生儿不良结局关系不明显(P>0.05);血清转氨酶水平在产生围生儿不良结局组与未产生围生儿不良结局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皮肤瘙痒持续时间大于3周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与持续时间小于3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无NST基线变异消失组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转氨酶水平、皮肤瘙痒持续时间及NST基线变异是否消失是预示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静  丁雪青等 《现代护理》2002,8(7):493-497
目的:为减轻胃肠术后病人身心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以及正确掌握握拔除鼻胃管的时机,探讨胃肠术后检测胃液胆汁返流对判断拔除鼻胃管时机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1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各5例)并顺利在术后第3天拔除鼻胃管的20例住院病人,术后每日定时检测胃液常规胆素水平,胃液量及PH值,分析每日胃液胆汁返流与胃液量以及随时间改变的关系。结果:除手术当日胃液胆汁返流与胃液量不相关外,术后3天两者均呈显著性相关;胃液PH值术后改变不显著,每日胃胆汁返流及胃液量随时间呈类似曲线变化。结论:利用胃液常规检测胆红素水平能够判断胆汁返流情况,胃肠手术病人术后每日胃胆汁返流同胃液量一样随时间呈类似曲线变化,当观察到术后每日胃液胆汁返流呈曲线变化接近前水平或为阴性时提示为鼻胃管拔除时机,该法可以单独应用指导判断拔管时机。  相似文献   
10.
拔"T"形管致胆汁性腹膜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形管引流是胆总管手术的常用术式,拔除“T”形管时偶有发生漏胆而致腹膜炎的病例。我科近年遇到3例,均经非手术治疗迅速治愈,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近10年,我科共进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术134例,主要是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放置“T”形管引流。共发生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3例,均为胆总管切开取石的病人,发生率为2.24%。1例女性,41岁,手术后14天拔管,所用为硅胶“T”形管。2例男性,1例81岁,术后21天拔管;另1例67岁,因有胆管狭窄而支撑3个月后拔管,2人均用乳胶“T”形管。所有病人均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