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373篇
内科学   6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91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60篇
  2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针对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化学消融术后出现的护理问题和相应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4例患术后均出现一过性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吸收热,动脉穿刺处无1例出现出血和血肿。结论:加强心电监护和临时起搏器的护理、术侧肢体适当制动是术后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肥厚型心肌病T波改变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包括:ST段和T波异常、左室肥厚、异常Q波、心电轴左偏、传导障碍、异位搏动和异位心律等。有些心电图改变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临床诊断有辅助作用。Ryan等报告,仅8%~18%(甚至3%)的  相似文献   
3.
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性Q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QRS波群的初始向量背离某个心电图导联的探查电极时,可记录到Q波。根据Q波振幅的大小分别用大写的"Q"和小写的"q"来表示。正常Q波的标准是:振幅低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限<30ms。病理性Q波或异常Q波是指:心电图某些  相似文献   
4.
肥厚型心肌病 (HCM )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病 ,主要表现以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为特征 ,通常表现为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最大危险是严重心律失常致猝死 ,因此预测其早期危险性非常重要。我们对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 4 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 (QTd)进行分析 ,并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QTd进行比较 ,从而分析预测肥厚型心肌病危险度。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0例患者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35~ 6 5岁 ,平均 5 0岁 ,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2 2例 (梗阻组 ) ,非梗阻…  相似文献   
5.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量 31例HCM患者及 31例健康者同步 12导联心电图。结果 :HCM组与正常组比较 ,QTd(79± 2 5比 33± 16 )、QTcd(84± 31比 38± 2 0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H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HCM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 ,QTd(114± 31比 4 4± 19) ,QTcd(12 1± 37比 4 7± 2 5 )亦有统计学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增大 ,其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肥厚型心肌病的起搏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敏 《临床荟萃》1997,12(14):626-628
肥厚型心肌病(HCM)约80%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25%有左室流出道(LVOT)梗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手术治疗虽能改善或消除梗阻型病症,但手术病死率高达5%~16%,并发症和复发率也较高。近年资料表明心脏起搏治疗HCM疗效显著,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约占肥厚型心肌病的25%.其中显著的左心室充盈压是造成患者运动受限和晕厥的病理生理基础.由于HOCM心室舒张功能严重减退.二尖瓣收缩期前向移动并与室间隔相接触造成流出道梗阻.它已成为年轻人猝死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经皮化学消融术(PTSMA)得到世界同行的公认。本中心对16例HOCM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4例患者对第一间隔支成功消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术中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笔者加以总结.以致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8.
9.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速度模式测量二尖瓣环收缩速度 ,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材料和方法 :对肥厚型心肌病及正常人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有显著性差异 ,均较正常组减低。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0.
肥厚型心肌病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厚型心肌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其临床表现及预后极富多样性。该病患者的不良转归主要有:猝死、心力衰竭以及心房颤动所致的栓塞事件等。现就影响肥厚型心肌病预后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