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5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684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0篇
  2篇
中国医学   214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肝安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肝郁化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右佐匹克隆,3mg/次,1次/d,睡前口服。治疗组43例清肝安神汤(柴胡、龙胆草、栀子、夜交藤各30g,泽泻、木通、酸枣仁、柏子仁各20g,远志、茯苓各15g,生地黄、玄参各20g,生牡蛎、生龙骨各25g),水煎400mL;右佐匹克隆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失眠严重程度指数、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SQI、ISI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肝安神汤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肝郁化火),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9):24-27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对肝郁脾虚型运动性疲劳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当地某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饲养的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并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疲劳组(20只)以及疲劳加针刺组(20只)。除了对照组外,疲劳组和疲劳加针刺组大鼠均进行疲劳模型建立,另外予以疲劳加针刺组大鼠针刺治疗。结果疲劳加针刺组大鼠的死亡率显著低于疲劳组大鼠,实验前后体重变化值显著小于疲劳组(P<0.05);在血浆T浓度方面比较,疲劳加针刺组大鼠的血浆T浓度水平显著高于疲劳组(P<0.05);在血浆LH水平方面比较,疲劳加针刺组大鼠的血浆L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疲劳组(P<0.05);在睾丸超微结构方面比较,疲劳加针刺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无明显差异,但是疲劳组大鼠睾丸超微结构出现间质细胞数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溶解等现象;在腺垂体FA细胞构方面比较,三组大鼠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调节性激素水平,缓解疲劳症状,降低因过度疲劳而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中医病名为"肠郁"。郭朋教授根据IBS生理、病理特点,以疏肝健脾法调和肝脾,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经典案例介绍等几个方面对郭教授治疗IBS经验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IBS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肝郁脾虚证贯穿多领域疾病,且人群普及率逐年增高,其生物学基础及其治疗方法和作用机制的探讨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潮之一。肝郁脾虚证的产生只有建立在该模型的生物学基础上的治疗,才能更好地对其进一步防治。逍遥散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有效经典方,该文总结分析近年来关于肝郁脾虚证产生引起机体发生变化的生物学基础,试图挖掘肝郁脾虚证引起机体各系统相关分子生物学基础及逍遥散防治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寻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及靶点,以便更有效地防治该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痛泻要方加味直肠点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道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黏液,腹胀,肠鸣等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痛泻要方加味直肠点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归纳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肝郁证、脾虚证的症状及舌、脉进行logistic回归及判别分析。结果肝郁脾虚证logistic回归提取的症状为腹胀、倦怠乏力、腹痛、食欲不振、紧脉、便溏、胁肋疼痛、胁肋不适;判别方程包含的症状则为腹痛、腹胀、倦怠乏力、便溏、黄苔。结论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包括胁肋疼痛或不适、腹胀、腹痛、乏力、食欲不振、便溏。利用logistic回归和判别分析归纳本证诊断要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刘静 《中医研究》2003,16(3):6-7
咽喉位居方寸之地 ,是经脉循行交会之要冲 ,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历代医家多从肺、胃、脾、肾的角度对咽喉加以探讨。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咽喉病患者兼肝病症状 ,从肝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结合诸多文献资料 ,笔者以为当从以下几方面认识肝与咽喉的关系。1 肝与咽喉生理上密切相关肝藏血 ,主疏泄 ,其性升发 ,喜条达而恶抑郁 ,能调畅气机 ,促进脾胃运化 ,调情志、主语 ,经脉直接循行于咽喉 ,与胆相表里。经云“夫肝者 ,中之将也 ,取决于胆 ,咽为之使。”即说明肝与咽喉有密切的联系。其中 ,肝脉循行于咽喉是二者关系的基础 ,肝主…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临床症候群,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临床分为肝木乘脾型腹泻、脾胃虚弱型腹泻、脾肾阳虚型腹泻、肝郁脾虚型便秘四型,根据临床辨证分别施以不同治法,不同方药治疗,有显著疗效。同时,教育患者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饮生水,不食生冷瓜果,忌食辛辣、油腻、肥厚之品,保持心情舒畅,怡情悦志,注意保暖,可加强疗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9.
柴芍乳核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强 《中医药导报》2007,13(9):39-40
目的:观察柴芍乳核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柴芍乳核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乳块消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0%,且治疗组对缩小乳房肿块的效果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乳核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前黄褐斑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根据中医“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内治是其根本的治疗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皮损为多发于颜面的褐斑;好发于中年女性;每于妊娠、经闭及肝病时发生,将黄褐斑的基本病机定为肝郁。并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细分为:肝郁气滞型,以青带丸加减治疗;肾虚肝郁型,以二至丸加减治疗;脾湿肝郁型,以逍遥丸加减治疗。同时对临床用药及治疗要点提出了自己的心得,尤其强调要分清虚实,避免“虚虚实实”之误,准确辨证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