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殷礼德 《北方药学》2013,(8):185-185
2012~2013年,门诊治疗呃逆共30例,采用耳中穴刺激治疗法和肌肉注射654-2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两年内门诊收治呃逆患者30例,平均年龄42岁,均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呃逆,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随  相似文献   
2.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应用夹板固定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有效,简便的鼻中隔固定方法。方法 对照研究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夹板固定组和常规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组各48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愈合经过。结果 夹板固定患者较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使用夹板固定的方法优于常规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笔采取针刺耳中穴治疗呃逆,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玉荣 《吉林医学》2013,34(9):1783
目的:探讨按压耳中穴治疗食管癌术后呃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方法:选择食管癌术后发生呃逆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利他林20 mg肌内注射,治疗组采用按压耳中穴治疗并配合临床护理,观察两组疗效及起效时间比较。结果:通过治疗和临床护理,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压耳中穴治疗食管癌术后呃逆,并配合临床护理,疗程短,见效快,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呃逆俗称“打呃”。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症见喉间突作呃声,短促而频数,不能自控。重症呃逆多为器质性疾病所致,并可致呕血、黑便等,重病患者若频繁呃逆,可使原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作者自1985年以来,采用指压耳中穴治疗重症呃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晓晓 《婚育与健康》2009,(14):30-31
<正>如果问你"什么样的‘调戏’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你喜欢被拥抱、亲吻、爱抚吗?你的胸部、臀部、嘴唇、耳朵敏感吗?"以下是22种答案。  相似文献   
7.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在环境、卫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们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木耳中砷和锑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畸形的临床特点、术式和疗效。方法:对13例先天性耳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均行外耳道、中耳一期重建;直入式径路7例,乳突径路6例。结果:经随访1~5年,6例听力提高20dB,3例获实用听力。6例鼓膜外形正常、外耳道宽畅,3例术后继发性狭窄,4例出现术后继发性闭锁。结论:预防术后外耳道再闭锁,是提高先天性耳畸形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中枢性呃逆患者20例,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疗效不显的情况下,采用针灸治疗,收到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晓铭  黄旭辉  张丽  邓斌 《中医学报》2021,36(2):410-413
目的:分析耳穴表面物理特征变化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耳穴诊治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55例CHF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就诊的50例既往无心血管病史患者为参照组,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并采集病史,观察两组受试者耳穴胸三角、心、耳中穴区压痛强度、血管、皮肤及形态的变化,并计算该区颜色差值,记录疼痛时四点口述分级评分(verbal rating scales,VRSs-4);对CHF患者行胸部DR检查,应用Pearson分析耳穴胸三角、心、耳中穴区表面物理特征变化和CHF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耳穴胸三角、心、耳中穴区颜色色差值为(89.25±10.66)NBS,显著高于参照组的(31.65±4.30)N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耳穴胸三角、心、耳中穴区血管、皮肤、形态学变化率及压痛强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耳穴胸三角、心、耳中穴区表面物理特征变化与CHF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CHF患者的耳穴胸三角、心、耳中穴区表面物理特征有不同程度变化,与CHF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