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余于弱冠之年(20世纪50年代),得徐福民主任推荐,拜章次公先生为师,侍诊于上海市卫生局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先师前往首都任国家卫生局中医顾问一职之时,承蒙关爱,以《柳氏四家医案》相赠,并亲笔题字,署名,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是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部中医顾问章次公先生最重要的治学思想,文章通过讲述章次公先生自身治学的众多事例,从博采众方、去其糟粕、不求偏物三个方面说明"发皇古义"是对后学承前提出的高要求,从双重诊断一重治疗、中西理论并存医案、中西互学培养人才、融会众学创立新知四个方面说明"融会新知"是与时俱进的治学体现."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反映了章次公先生对中医传承和创新的认识,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在当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孟庆云 《中医杂志》2014,(20):1791-1794
研读《章次公医术经验集增补本》一书后,认为章朱学派的特点与贡献有以下几点:1终结了千余年来的伤寒、温病之争,做了历史性的提升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2开创了中药临床实用药理学;3对辨证论治的理论突破与演明;4超然胆艺、智圆行方的医案;5自树旗帜,创始了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中医学派。  相似文献   
4.
基于章次公治疗失眠的典型医案,从脏腑、气血等方面分析章次公治疗失眠的经验。其辨治思路主要表现为滋阴潜阳、兼重温阳,养血安神、调和气血,中西结合、全面兼顾。章次公辨治失眠遵循"脏腑阴平阳秘,气血调和"之理,且中西汇通,深刻反映其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6.
7.
撷取了追随国医大师朱良春问业的几个片段,阐述章朱学派的形成与学术特点。从"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精研典籍到博采验方草药,从置疑旧说到创立新方。章朱学派不拘一格,务实求真,锐意进取,自成体系,开创医坛新风,为后学借鉴。  相似文献   
8.
章次公先生治学严谨,务求实据真理,崇尚"革新源于继承,真知出自实践"理念。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学术思想,倡导科学发展中医、振兴民族文化。在上海,为振兴中医学术及培养众多中医后继人才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海派中医丁甘仁学术流派奠定了基础,为发扬我国传统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中治疗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中胃病使用药物情况,并分别查出其方、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软件Excel 2010建立并输入方、药相关数据的原始数据库;并把相关药物的频次运用软件SPSS 25.0做描述性的统计;对于药物间潜在关联规则使用软件Weka 3.8进行挖掘及分析同时采用软件Cytoscape 3.6.1把所得出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制作成网络视图。结果:治疗胃病的高频药物有杏仁、当归、延胡索、茯苓、半夏、枳实等;其中以理气药居多,依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消食药和温里药等,药性多为温性及平性,药味多属辛味、苦味及甘味,归经多属脾胃经。依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为当归-杏仁配伍最多,其次是延胡索-杏仁、延胡索-当归、茯苓-杏仁、半夏-杏仁等;进行层次聚类得到新方3首。结论:章次公治疗胃病多用理气止痛、健脾行气、温中补虚和消食和胃等治法,可为临床辨证施治用药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过去笔者写的小文章曾经说过,西医是治疗"人的病"的门科学技术;中医是治疗"病的人"的一门综合艺术。更加概括地说,西医是治病的,中医是治人的。中医学是以天人相应、天人同构思想为指导,运用《周易》的阴阳五行象数理论,研究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科学。西医学看的是病,参照系数是各项检查指标,是报告单上写得清清楚楚的数据,到底是什么病,要搞清是什么病理变化,所以有的西医离开仪器就不会看病。中医学看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