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4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266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11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晕皮脂腺增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6岁。因双乳晕丘疹5年,明显增多1周,于2005年11月6日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乳晕出现数个粟粒大正常肤色的半球形丘疹,未予特殊处理。后皮损逐渐增多,近1周较明显,左乳晕可见丘疹融合成片,自诉平素无任何不适,但气温升高时局部有痒感。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乳晕散在多个粟粒大半球形丘疹,呈正常肤色,无脐凹(图1A),左乳晕丘疹融合成片。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不规则增生,真皮浅层可见增生的皮脂腺小叶,小叶周边为一层小的基底样生发层细胞,中心为成熟的皮脂腺(图1B)。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8岁,于1年多之前感右侧面颊部略胀痛,自扪及一包块,约花生粒大小,无红肿及流脓,偶可挤出少许“豆腐渣样物”。自服头孢氨苄胶囊无效,逐渐变大、隆起,影响外观而要求诊治。检查:右侧面颊部一略高于皮面的结节(图1),顶圆,中央小凹陷,触诊可扪及一呈长椭圆球形的包块,大小约2.5cm×2.0cm×1.0cm,表面欠光滑,质韧,有囊状感;与周围组织粘连,但尚可推动,略有压痛,可挤出少许皮脂样物。右耳前、后及颏下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术前诊断为右侧面部皮脂腺囊肿。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包块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内,无明显包膜,由边界清楚的增生的结缔组…  相似文献   
3.
头皮皮脂腺癌一例李相龙1申哲范2李哲浩2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外科2延边脑科医院脑外科关健词癌;皮脂腺;颅骨中图法分类号R730261;R651患者,女,76岁.因发现头部包块40d入院.患者40d前无意中发现左侧头顶有2~3个黄豆粒大小的包块...  相似文献   
4.
侯隽  梁奕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2):1440-144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李×,男性,20岁,右面颊部肿物1年余.诊断:右面颊部皮脂腺囊肿.查体:右面颊部皮肤隆起,可触及皮下包块,大小约5cm×5.5cm×4cm ,无压痛,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1.2 手术方法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消毒洞巾.局麻后在肿物表面沿皮肤皱折作直切口长约1.5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用组织钳夹住肿物表面,轻轻提起,沿肿块囊壁进行剥离,剥离出局部囊壁后,用血管钳钳夹囊壁两侧并在中央切开囊壁,用挤压及刮匙搔刮的方法清除净肿块内容物.  相似文献   
5.
外科及喉部手术病人,因术后长期不能从口腔进食,为保证其机体营养的供给,胃管的在位十分重要,临床常规是用鼻帖或胶布固定胃管,但有的病人对胶布过敏,且某些病人鼻部皮脂腺分泌旺盛,胶布固定不牢。稍一活动胃管容易脱出,针对这些问题。我科设计并制作了用止血带固定胃管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作于2006年4月发现腮腺皮脂腺淋巴瘤1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男,58岁,因发现左耳前无痛性肿块6d入院,临床初步诊断左腮腺肿瘤。病理检查:送检左侧腮腺50cm×4cm×1.5cm,切面一极见结节1.8cm×1.8cm×1.5cm,包膜完整,结节切面呈灰黄色,质软。镜下:肿瘤以皮脂腺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皮脂腺细胞呈团状分布,并可见囊腔形成,背景为淋巴细胞增生,局部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病理诊断:(左)腮腺皮脂腺淋巴腺瘤(sebaceous lymphadenoma)。见图1、2。[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皮脂腺位于靠近毛囊的真皮内。除手掌和足跖外分布于全身,尤以头皮、面部、胸部、肩胛间、阴阜等处较多。唇红部、乳头、龟头和小阴唇等处的皮脂腺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其余开口于毛囊的上1/3处。皮脂腺可分泌皮脂,借以润滑皮肤、毛发和防止皮肤干燥。皮脂腺自青春期后分泌旺盛,青年男性较女性分泌多,至老年期逐渐减少。皮脂腺分泌皮脂过多,则可能诱发皮肤疾病。  相似文献   
10.
痤疮,俗名青春痘,是一种发生在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病变,多发生于年轻人。为此,许多痤疮治疗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对痤疮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痤疮治疗产品的主要成分、各种治疗方法、痤疮对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的报道较多,而对其治疗效果评价的报道较少。本文对形成机制、相关治疗仅做了简要介绍,而将国内外痤疮治疗产品的疗效评价方法作为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