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0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顾克明经验方公英益胃汤对肝胃不和型痞满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59例肝胃不和型痞满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经验方公英益胃汤治疗,观察两组的症状总积分和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总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2.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验方公英益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痞满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43例痞满证食管压力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痞满证中医证型与食管动力异常的关系,本研究对43例痞满证患者进行食管压力测定研究。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18便,肝郁脾虚型23例和脾胃虚弱型2例。采用瑞典产PC Polygraf HR高分辨多有肠功能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本组病例以实证(肝胃不和型)和虚实夹杂证(肝郁脾虚型)居我,其临床主要症状的分布在证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食管压力测定结果,食管动力异常有低为60%,而无脾虚症的  相似文献   
3.
4.
俞募配穴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了以俞募配穴法治疗呃逆、胆汁反流、痞满等病的治疗经验,并据临床实践体会认为,俞募配穴法在治疗疑难杂症及慢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且对推拿按摩的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证治准绳》中痞满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搜索整理《证治准绳》中关于中药治疗痞满的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采用频次计算、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处方86首,涉及中药136味,药物总频次为752次,排前10位的中药有甘草、陈皮、半夏、人参、木香、茯苓、白术、厚朴、枳实、青皮。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排前3位的功效为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9对,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4组,复杂网络分析获得治疗痞满的核心药物为甘草、陈皮、人参、茯苓、半夏、木香、厚朴、白术、干姜及青皮。结论:《证治准绳》中痞满的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温中补虚、理气燥湿、消食除胀,并注重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类药物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 ,是张仲景治疗半表半里的小柴胡汤证被误下致中焦气化失常 ,出现胸中痞满、发热而呕、饮食不下等症的良方。其药物组成为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炙甘草、人参、大枣。笔者根据其治疗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致病特点 ,运用在上感口服红霉素后 ,引起胃肠反应的治疗中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刘贺臣 ,男 ,5 8岁。自诉 3日前 ,因咽痛口服红霉素0 375g ,每日 2次 ,两日后 ,出现心下满硬不痛 ,打嗝 ,呕吐 ,食入即吐 ,汤水难下。曾就诊于某医科大学第二临床附属医院 ,胃镜检查 ,因患者不能配合未能很好完成 ,只看到食道粘膜充血、水肿…  相似文献   
7.
痞满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的证候。多因起居失调,饮食不化,气郁痰凝,脾胃虚弱,导致脾失健运,升降失常而成。痞满一证,在《内经》中称为“否”、“满”、“否塞”、“否膈”。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说:“脏寒生满痞”;《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说“备化之纪……其病痞”,“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至真要大论篇》说“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这些均是指胸膈满闷,心下痞塞的症状而言的。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痞候》提出“八痞”、“诸痞”之名,说明引起痞的原因非只一端,概其病机,却…  相似文献   
8.
桂产、滇产草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怡  邱琴  张国英  肖中华  刘廷礼 《中草药》2004,35(11):1225-1227
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实。国产草果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草果既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又是烹调的重要香料。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国栽培、应用草果已有1000多年的历  相似文献   
9.
阳明腑实证当分清是痞满证还是禁下证;笔者临床诊治阳明腑实证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的现状及埋线疗法的治疗优势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是一种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1],属于中医学中"胃痛""痞满""反胃""呕吐"的范畴[2]。以胃痛、胃胀、恶心、呕吐、呃逆、嗳气、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等为主症,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内镜下可见黏膜红斑、黏膜出血点或斑块、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也有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