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复方碘酊消毒液中和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方碘酊消毒液是含有20 g/L碘和1 g/L三氯羟基二苯醚的酒精溶液,为选择出合适的中和剂,采用化学中和法的悬液定量试验和滤膜冲洗及中和剂加滤膜冲洗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硫代硫酸钠、硫代乙醇酸钠、吐温80、卵磷脂及其复方中和剂经悬液定量试验法和滤膜冲洗法,均不能中和复方碘酊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采用中和剂加滤膜冲洗法证明,用含5000 mg/L硫代硫酸钠+5000 mg/L吐温80+2000 mg/L硫代乙醇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均可有效去除复方碘酊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各中和剂及其中和产物对试验菌及培养基无不良影响。结论,选择复方碘酊消毒液的中和剂,不适宜用悬液定量试验法;宜采用滤膜过滤冲洗法。  相似文献   
2.
丁积余  丁洋 《海峡药学》1995,7(1):125-125
大输液生产过程中,过滤滤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尤其药被预滤(初滤)材料的选择,对于终端激孔德膜效率的高低、药液过滤速度的快慢、药波浪明度的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以往药液经脱炭处理后,一般用法球、滤棒的传统方法作预滤;近年来采用较为先进的微孔钛板预德,效果都不够很理想,常常很早出现堵塞终端滤膜,影响滤速.出现漏水、温炭.影响浪明度等等。现在我们采用江苏省无锡县东亭医药器材厂国内首创的新型预过滤膜,经应用半年,生产各种大输液5万余瓶.药液澄明度得到明显提高,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91%左右提高到97%左右,观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滤膜荧光法检测大肠菌群,并将该法与标准滤膜法进行比较。方法:将菌种于肉汤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稀释,用微孔滤膜过滤,将滤膜置于含MUGAL的培养液的衬垫上,置37℃培养,在不同时间取出观察,并作荧光斑点扫描。结果:经实验室模拟水样和列车餐车水样检验,滤膜荧光法和标准滤膜法结果无差别。结论:滤膜荧光法与标准滤膜法相比具有快速、适用于现场检测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12月同时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结果,对比分析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细菌检出率、单位菌落数、超干预值检出率和微生物合格率。结果 共收集274份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其中透析液131份,反渗水39份,B浓缩液(下简称B液)14份,置换液34份,其他透析用水56份。滤膜法细菌检出率均高于涂抹法,其中透析液、反渗水、置换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液、B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单位菌落数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单位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04)。超干预值检出率其他透析用水滤膜法低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6,P=0.010)。置换液、反渗水标本微生物合格率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置换液标本微生物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7,P<0.001)。结论 滤膜法检出细菌的能力高于涂抹法,但其在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除用于置换液比较适合外,应用在其余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检测效果并不优于涂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界面缩聚法制备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并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种类、酸吸收剂浓度、乳化剂及基膜等因素对纳滤膜原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制得的复合纲滤膜在0.6MPa的操作压力下,对1g/L的PEG600、Na2SO4溶液截留率分别达90%和95%,通量为45L(m^2.h),同时结合接触角测定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纳滤膜表面的测定结果,讨论了纳滤膜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聚醚砜(PES),磺化聚砜(SPSF)和PES合金膜为基膜,分析了相容性对膜性能以及不同种类基膜对界面缩聚的影响。用电镜分别观察PES单组分膜和合金膜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用小孔径的合金膜为基膜得到的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脱盐能力,对Na2SO4的脱除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以及物料性质对 N F1 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以及该膜的耐试剂性能。研究表明: N F1 膜在 0.2 M Pa 操作压力下水通量为 1.99 L/m 2·h,对 Na Cl、 Na2 S O4 等无机盐的脱盐率达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IR,X-射线衍射分别研究了复合纳滤膜致密层的化学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膜的断面、表面形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IR,X-射线衍射分别研究了复合纳滤膜致密层的化学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膜的断面、表面形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数据挖掘方法用于中药水提液膜过程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常见的7种中药水提液体系中淀粉、果胶等高分子物质组成、物理化学性质与Al2O3陶瓷膜膜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本实验体系:(1)中药水提液的粘度、粒径分布(D50)分别与有关变量呈近线性关系,且果胶含量对粘度、粒径分布(D50)的影响较大;(2)中药水提液的pH值与x1(固含物)、x3(果胶)等变量没有简单的线性关系,但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可以找到pH值的定性规律;(3)初步认识到中药水提液这一复杂体系影响Al2O3陶瓷微滤膜膜通量的主要因素,即水提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原液pH值和粒径分布(D90);(4)利用自行开发的数据挖掘软件处理有关数据,得到膜通量下降速率与原液中粒径分布参数、pH值之间的定量关系,“留一法交叉验证”表明该定量关系的预报结果正确,基本锁定了造成该体系通量衰减的主要因素,使得中药水提液膜过程优化设计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