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仲露天新法枝插技术,解决了杜仲枝插难以成活或不成活的难题,杜仲露天新法土插初试成功,既改进了插穗切口封闭技术,又改砂床为土床,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投资,使杜仲露天新法枝插技术更具有实用性及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2.
东莨菪Scopolia japonica Maxim..主要含莨菪碱和少量的阿托品类生物碱东莨菪碱。离体种质长期保存是一种保存濒危物种和保证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作者为测定离体东莨菪保存周期和经过冷藏或非冷藏后枝条再生植物中生物碱的含量,进行了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3.
荔枝起初称“离支”“离枝”。宋代《太平广记》《本草图经》等书引三国时期《扶南记》,说该果树的枝条弱、果蒂牢。果实难摘下,需连同枝条一起割下,所以称“离枝”,后来演变为荔枝。并有“丹荔”等别名。  相似文献   
4.
5.
柳条枝的临床外用中国卫生信息报社(150036)唐金壮修建军*柳条枝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分布大江南北,取用方便。柳条枝味苦、寒、无毒、临床上可用以祛风、利尿、止痛、消肿,可治疗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龋齿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芫花Daphne genkwa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 将芫花枝条的95%乙醇提取物分成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分,用硅胶柱色谱反复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正二十烷酯(1)、咖啡酸二十二烷酯(2)、芫花素(3)、芹菜素(4)、左旋松脂醇(5)、紫丁香树脂酚(6)、伞形花内酯(7)、二氢刺五加苷B(8)、松脂酚-4-O-β-D-葡萄糖苷(9)、刺五加苷E(10)。结论 化合物56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民间验方,使用枣树枝汁擦秃发患处, 促进毛发再生,颇有效,特介绍如下。方法:用新鲜嫩枣树枝条十余枝捆成束,将一头用火燃烧,使另一头有油汁滴下,以容器盛之备用。先用清洁的温水洗  相似文献   
8.
辣蓼芫花枝条制剂治疗手足癣8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用辣蓼芫花枝条制剂治疗手足癣83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83例,男48例,女35例;手癣15例,足癣68例;汗疱型33例,褶烂型28例,鳞屑或角化型22例。镜检查到霉菌67例,未查到霉菌16例。2 治疗方法21 辣蓼100g(鲜品150g),芫花枝条50g(鲜品80g),第1煎加800ml水煎,第2煎加600ml水煎,将两次煎液混合,浓缩至800ml,早、晚各用400ml浸泡患处,连用7日为1疗程。22 辣蓼30g(鲜品50g),芫花枝条20g(鲜品30g),加75%酒精200ml,浸泡7日后,用浸液涂抹患处,每日3次,连用7日为1疗程。3 治疗效果31 疗效标准:痊愈:…  相似文献   
9.
真诚舍弃     
有个小伙子注意到阳台上他种的一盆迎春长长的枝条日渐向楼下伸展,就决定把它们拉上来固定好。但就在动手前。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他觉得这样做太小气。所以迎春很快就将一帘秀色挂在了楼下阳台。转眼是翌年春天,小伙子惊奇地发现一枝葡萄蔓攀上了他的阳台,侧身去看。却见一张美艳的脸仰起来冲他微笑。原来,  相似文献   
10.
芫花枝条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景  徐贝贝  白景  刘珂  姜永涛 《中草药》2011,42(9):1702-1705
目的研究芫花Daphne genkwa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将芫花枝条的95%乙醇提取物分成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分,用硅胶柱色谱反复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正二十烷酯(1)、咖啡酸二十二烷酯(2)、芫花素(3)、芹菜素(4)、左旋松脂醇(5)、紫丁香树脂酚(6)、伞形花内酯(7)、二氢刺五加苷B(8)、松脂酚-4-O-β-D-葡萄糖苷(9)、刺五加苷E(10)。结论化合物5、6、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