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92篇
内科学   13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402篇
预防医学   235篇
药学   410篇
  5篇
中国医学   473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春寒料峭,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容易外感风寒显气而感冒,需要发汗散寒,增强免疫力。近期我们研究了一道汤,定名为“四君子汤”。即选择大葱须、大蒜(含皮、茎)、香菜根、菠菜根制成烹饪用的基础汤,然后用它做菜、做饭、做膳食用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椎刮痧结合布洛芬口服对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大椎刮痧结合布洛芬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体温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儿治疗后120 min的降温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观察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其余49例完成试验;对照组无脱落病例,50例全部完成试验。(2)治疗后30、60、120 min,2组患儿的体温均逐渐降低,与治疗前及前1个观察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60、120 min的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20 min,2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降温疗效方面,治疗后120 min,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49/49),对照组为96.0%(48/50),治疗组的降温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后120 min,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1.2%(30/49),对照组为18.0%(9/50),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椎刮痧结合布洛芬口服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疗效显著,相比单纯布洛芬口服治疗,可更好地降低患儿体温,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雷晋  郭志红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6):583-583,585
目的观察清解疏通法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应用清解疏通方剂,对照组给服维C银翘片、解热镇痛剂或加服阿莫西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是体温下降后相应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清解疏通方剂退热效果迅速且稳定,症状改善明显,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田秀峰 《陕西中医》2003,24(1):55-56
沈舒文教授治疗疑难病 ,精研经方 ,熟谙时方 ,对有效单验方亦能兼收并蓄 ,同时注重学术创新 ,籍以取得疗效的突破 ,尤其在消化疾病的诊治中 ,自成治疗特色。笔者有幸作为他的研究生 ,随师临证 ,蒙其不吝教诲 ,获益颇丰。现将随师治疗胃脘痛经验总结如下。1 气滞胃痛散郁滞 ,散  相似文献   
5.
唐承孝 《河南中医》1993,13(2):75-77
  相似文献   
6.
“汗法”是通过发汗、开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体若燔炭 ,汗出而散” ,指高热病人可因出汗而热退病解。于是便出现了多种发汗法 :如服汤药、浴法、蒸法、熏法、烧针等 ,均可使疾病因汗出而解。《素问·玉机真藏论》说 :“今风寒客于人 ,使人毫毛毕直 ,皮肤闭而为热 ,当是之时 ,可汗而发之”。此即后世医家应用汗法的理论依据。吴又可《温疫论》云 :“疫邪留于气分 ,解以战汗”。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更对“战汗透邪”的临床应用、作用机理作了明确的阐述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 ,可冀其战汗透邪……。…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其病机主要为素有胃疾日久,脾胃不足,加之手术消耗气血,损伤脉络致脾胃气虚,胃络气滞瘀阻,气机升降失常.疏泄不利,胆气上逆,胃气不降所致。笔者收集门诊及住院例30例,以自拟中药方赭石镇逆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中“胃脘痛”多指消化道疾病,多见于20~50岁。该病近年来在儿科中逐年增多,小儿在任何年龄均有发现,8岁以下的儿童亦常见到。临床上多表现为胃炎的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厌食、泛酸等。若未予治疗,胃炎病变可产生消化性溃疡,出现消化道出血和大便隐血、呕血、黑便等症状,直接影响了小儿的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及学习情绪,给家长带来许多痛苦和麻烦。小儿产生消化性疾病是医学学术中多年探讨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其原因,笔者近年来跟踪随访了17例胃脘痛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外感病是因感受外邪而发生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与内伤病相对而言,其皆为外邪袭入为患。研究其侵入途径,探讨其发病部位,于临证辨治、处方用药,均具有指导价值。一、感邪途径与发病部位 1.邪从皮毛而入:皮毛包括皮肤与毛发,为一身之大表,有保持体温、调节体液、维护内环境稳定等作用。因其广布于外,又是防御外邪的屏障。其有赖于肺所输布的卫气、津液的温煦与充养,如津液失充或卫气失温,皮毛防御机能下降,外邪即可乘虚而入。外邪自皮毛而入,其病变中心有在足太阳膀胱与手太阴肺之分。一些医家认为,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固护于外,为诸经之藩篱,故主一身之表,而外邪袭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