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76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3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参与西洋参的规格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被人们誉为“百草之王”、“众药之首”,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作用。根据生长环境和加工方法的不同,现在市售的人参可分野山参、移山参、红参、生晒参等多种。  相似文献   
2.
十月萝卜小人参,家家药铺关大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是珍贵的中药材,被视为大补元气、延年益寿、起死回生的上品。人们把农历十月的萝卜比作“小人参”,可见萝卜对人身好处之大。多吃萝卜可少生疾病,使药铺闲得关起大门来,又可见萝卜的药用价值之高。萝卜原产我国,古书《尔雅》中的“莱菔、葖、芦”,《说文》中的“芦菔、荠  相似文献   
3.
“中年求复,再振元气”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关于我国中老年医学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对其所提的“中年求复,再振元气”的意义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中年求复,贵在复元惜元的思想和重要意义,以倡其中兴延寿之旨。  相似文献   
4.
试论肾气     
关于肾气的实质,肾气和肾精、肾阴、肾阳、元气的关系,有必要进行探讨。作者结合临床和教学实践,复习有关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肾气的实质“气”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框架形成初期,被当时的医家们从哲学领域移植了过来,成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块价  相似文献   
5.
6.
7.
康医生 《健康生活》2007,(19):18-18
康医生:我今年24岁,未婚。最近,我准备参加义务献血,但听说献血后会伤“元气”,我又有些顾虑.不知这话是真是假?  相似文献   
8.
临证观察,焦虑病人身心症状与李东垣著作中阴火为病见症具有相似性,阴火产生的病机主要为饮食、劳倦、七情等损伤中焦脾胃,脾胃中土气机枢纽伤损之后,人体气机升降浮沉紊乱,上中下三焦气机进一步郁闭化火。运用《脾胃论》中的名方治疗焦虑障碍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正气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气属中医学的气学范围,是一身之气或人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正气以其运动而发挥防御、调节、修复等作用,具有物质运动的自然科学属性。正气分布到腑腑经络,则为脏腑经络之气;分布到脉之内外,则为营气和卫气。脏腑经络之气和营卫之气的防御、修复和调节作用,可因其构成成分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是正气的功能体现。  相似文献   
10.
琚玮 《四川中医》2004,22(9):29-30
以清署益气汤命名者,李东垣立方在先,但东垣之方在清代却遭诸多温病学家非议,王孟英认为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并另制清暑益气汤,此说一出,和者极多,致使东垣之清署益气汤竞渐被湮没无闻。其实东垣认为暑邪是标,元气为本,故针对暑伤元气,湿困脾胃的病机而制方,溶清暑、益气、养阴、健脾、活血、理气、燥湿、渗利于一炉。放之儿科临床,小儿素体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脾常不足,元气虚弱,诸多慢性病症的病变过程中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候,临床以本方灵活加减可达标本同治、气血兼理、攻补兼施之功效,达异病同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