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3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0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94篇
内科学   314篇
皮肤病学   1144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2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57篇
综合类   2962篇
预防医学   879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569篇
  7篇
中国医学   3239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678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842篇
  2011年   886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686篇
  2008年   679篇
  2007年   631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白鲜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白鲜皮治疗皮肤湿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对白鲜皮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识别;通过利用SwissADME数据库对白鲜皮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预测,筛选主要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得到白鲜皮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图。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从白鲜皮中共分析鉴定了12种成分,进一步筛选得到4种潜在活性成分,可作用于48个关键靶点和14条主要通路。结论 采用LC-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快速分析白鲜皮的潜在活性成分,并初步揭示了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可以做作用靶点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中,外感伏邪,内伤伏邪,正气是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治疗上扶正以"调肝、健脾、滋肾"为主,祛邪以祛除风热毒邪,气郁、湿浊、瘀血为先。运用"伏邪学说"诠释其发病机理及其对脏腑功能的影响,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湿疹是很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不分年龄、性别,婴幼儿也不例外。该病的主要症状是皮疹和痒。大多数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治愈,因而更要注意护理,那么,婴幼儿患有湿疹怎么办?本文对婴幼儿湿疹类型、护理及预防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向楠教授系湖北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名师、首届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武汉中青年中医名医,培养学术继承人及硕士、博士等50余名,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擅长应用中医药防治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余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现将其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经验总结于下,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6)
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减联合蜈黛软膏对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联合蜈黛软膏,观察组给予五苓散加减联合蜈黛软膏,疗程2个月。然后,检测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QOLS)、皮肤瘙痒、皮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指标(IL-4、IFN-γ、IgE、EOS)、皮损最大直径、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临床症状评分、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指标、皮损最大直径显著改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五苓散加减联合蜈黛软膏对慢性湿疹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102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夫西地酸乳膏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交替外涂于皮疹处,间隔时间约为1h,早、晚各一次。对照组50例,单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外搽,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有效率分别为50.00%为80.76%;对照组分别为46.00%和62.00%。仅治疗第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均于1~5d消失。结论夫西地酸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9.
[病例]男,46岁。因双腋下、腹股沟、肛周皮肤反复起红斑、水疱、瘙痒10年就诊。口腔黏膜无糜烂,掌趾部无类似皮疹,每年春、夏均有类似发作。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皮肤科,先后多次诊断为“湿疹”等,予赛庚啶、西替利嗪(仙特明)口服,外用激素软膏,皮疹仍反复出现,迁延不愈,2个月前病情加重。查体: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亚急性重型肝炎140例临床分型分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分型、分期进行探讨 ,特将我院 1991年至 2 0 0 0年间收治的符合 2 0 0 0年 9月 (西安 )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中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 ,并按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分期的 14 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进行分析。根据其临床转归 ,探讨现行的分型、分期的合理性。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4 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均为我院患者。男 88例 ,女 5 2例 ;年龄 <10岁 2例 ,11~ 15岁 2 0例 ,2 6~ 4 0岁 71例 ,4 1~ 6 0岁 4 0例 ,≥ 6 1岁 7例 ;住院天数最短 2d ,最长 2 19d ,平均 39.5d ;血清胆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