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吡喹酮、丙硫咪唑单独及联合治疗脑囊虫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吡喹酮、丙硫咪唑单独和两药合用治疗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三组 ,完成治疗剂量后 3个月复诊 ,从头痛、癫痫发作等症状缓解程度及头颅MRI病灶改善情况两方面来判断及评价三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①联合用药组在缓解头痛、控制癫痫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 <0 .0 5 ) ,在头颅MRI病灶改善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②药物不良反应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不伴颅内压升高者 ,吡喹酮与丙硫咪唑合用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丙硫咪唑按100mg/kg/d×2灌胃治疗大鼠异盘并殖吸虫病。扫描电镜显示虫体皮层明显水肿,尾部塌陷。治疗后第5天口吸盘周围皮层水肿呈棉絮状,腹吸盘周围皮层灶性坏死,尾部尚见肿胀之乳突,肠上皮灶性坏死,片层融合成板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囊虫病43例应用丙硫咪唑药物治疗,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4.3%,治愈率70%,显效率14%,好转率9.3%。治疗后近期囊虫抗体仍存在。丙硫咪唑对囊虫病作用快,疗效高,毒性低,方便易行,是目前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蛔虫是人体内最大的寄生虫,样子很象蚯蚓,关是尖的,长的如筷子,故又名蚓蛔线虫。 蛔虫雌雄交配后,雌虫日产卵20万枚,这些受精卵耐干燥和寒冷,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潮湿的土壤里可以存活2~5年。一般消毒剂对它们无效,因此危害的时间较长,但当持续到55℃,并加温15分钟,它们  相似文献   
6.
丙硫咪唑为一种广谱抗蠕虫新药,1975年由美国Smith Ktine & French公司研制合成,该药首先应用于兽医驱虫治疗,继而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蠕虫病人,效果均佳。  相似文献   
7.
8.
丙硫咪唑普治肠道线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紫外分光度法进行丙硫咪唑制剂含量测定条件,用转篮法测定了四厂家生产的片剂和胶囊剂的体外溶出度,数据用单指数分布函数拟合,用拟合直线的斜率计算溶出速率常数Ki 值.经统计学处理,表明不同厂家的同一剂型,其溶出速率常数Ki 值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剂型的Ki 值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对其崩解时限与溶出度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为改进生产工艺、正确评价本品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在体外培养中与3种不同浓度的丙硫咪唑(10μg/ml,20μg/ml,40μg/ml)作用96小时后,原头蚴死亡率分别为48.5±3.2%、55.6±3.8%、66.4±4.2%。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原头蚴多呈外翻型,顶突界面缺损,部分头钩脱落,吸盘变形,体表出现边缘不整齐的凹陷及皮层细胞脱落。丙硫咪唑治疗继发性小鼠包虫病(0.1g·kg·d×10,灌胃)的囊肿减轻率为72.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硫咪唑用于治疗10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15mg·kg·d,连服14天为一疗程,每例4~12疗程),提示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抗包虫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