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2.
张虹 《民航医学》1997,7(3):44-45
急救术是在紧急情况下利用可利用的设备和材料挽救患的生命,减轻创伤,促进康复的救治技术,它是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名护士应当掌握院前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现就常见疾病介绍院前无任何设备下的急救术。  相似文献   
3.
泄泻、痢疾作为病名,源于<黄帝内经>,<伤寒论>中统称为下利,并作了较详细的阐发.仲景认为,下利病因众多,病机各异,证候复杂,既有虚寒,亦有实热;既有表里同病,亦有寒热错杂.临床须仔细辨证,谨察病机,按证立法,以法选药组方,方能获得佳效.现将<伤寒论>中有关下利证治的论述初步探析如后.  相似文献   
4.
霍寿喜 《家庭健康》2004,(10):25-25
茶叶是一种四季饮品中医认为.茶叶是”万病之药”.具有“上清头目.中消食滞、下利二便”之功效。现代医学也证实,茶叶具有防癌、抗衰老、利尿解毒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下利"主要包括后世所指的"泄泻"和"痢疾"。中医治疗一般根据标本缓急、外感内伤、寒热虚实等情况随证治之。笔者临证之余,苦读经典,反复临床验证,体会到张仲景对"下利"急症的治疗有其独到经验。遵仲景之法,在"泄泻"和"痢疾"发病的初始阶段,对临床上证属邪实内结而正气未虚之"下利"急症,一旦切中病机,抓住时机,应用大承气  相似文献   
6.
<正>下利证是一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中医临床中属于"泄泻""痢疾""霍乱"范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其进行详细的论述,虽以六经辨证立论,但八纲辨证具体应用于其中,可以说八纲辨证的具体应用实始于《伤寒论》,我们从八纲辨证的角度对《伤寒论》下利证作一论述,希望对进一步学习掌握《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史莎莎  余成浩 《新中医》2021,53(14):6-9
对《伤寒论》太阳病下利的条文及方药进行整理分析,明确每种下利的病机、主要症状及不同方药之间的鉴别要点,以便准确掌握每首方的适应证。涉及条文及方药有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芩连汤、小青龙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赤石脂禹余粮汤、桂枝人参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以汤为纲,以条文、方药为目,条分缕析。认为:葛根加半夏汤下利为葛根汤证伴见水饮内停;葛根芩连汤下利为阴虚有热所致,主要伴随症状为脉微数、喘、发热、汗出;小青龙汤下利为表邪不解、水湿内停所致,主要伴随症状为脉浮紧、恶寒重、发热轻、咳嗽、呕逆;生姜泻心汤下利为水饮不化、阴阳两虚所致,脉应沉弱;甘草泻心汤下利为中焦虚寒、水运失常所致,脉应沉弱;赤石脂禹余粮汤下利为肠道湿热所致,主要表现为肛门灼热、下利脓血;桂枝人参汤下利为表证不解、中焦阳虚所致,主要伴随症状为脉浮弱、口渴、手脚不温;黄芩汤下利为邪入少阳所致,主要伴随症状为脉弦弱,腹痛,可伴见腹部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后世医家的论述及方中药物的分析认为《金匮要略》温经汤原文中的"下利"应遵从原文,为"后阴下利"。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下利证治浅析曾红学(江西省赣州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341000)关键词《伤寒论》,下利,辨证论治下利一词在《伤寒论》中是泄泻与痢疾的统称。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下利证治论述甚详,其理法方药对我们当今治疗下利病证,仍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后世所...  相似文献   
10.
谭世洪 《四川中医》2006,24(2):41-43
通过对张仲景《伤寒论》所述下利的辨证条文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太阳、阳阴、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下利,概括了《中医内科学》泄泻与痢疾两种疾病。就其证候而言,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分;就其治法而言有解表、清里、温中等之不同。一般三阳下利,属实属热,其病在腑,多邪实正不衰,病势轻浅;三阴下利,属虚属寒,其病在脏,正衰邪尚存,病势急重。通过对下利的辨证分析,旨在用好经方,对指导临床治疗此类疾病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