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父字兰窗,有医学著作传于后辈,父万筐生卒于1448~1529年,从儒、医两方面为万全成为名医奠定了基础;万全的生卒年为1499~1582年。  相似文献   
2.
3.
万全望小儿头面,包括望整体头面五色形态和局部头面形色神态;其中局部望诊分为望额、眉、目、耳、鼻、口唇、舌、牙、特殊穴位。现笔者基于万全儿科专著,总结整理万全望诊小儿头面的特点和意义,可知万全望小儿头面可助诊疗、断吉凶,知寿夭。此文从望头面和其望诊在临床的应用两方面对万全望小儿头面进行探讨,再结合现代学者对望诊的发展,以期为现代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略述万全重视固护小儿脾胃之气。万全认为“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 ,脾胃壮实 ,四肢安宁 ,脾胃虚弱 ,百病峰起”。故提出“调理脾胃者 ,医中之王道”的观点。万全强调 :调脾胃宜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 ,并取中和之道。  相似文献   
5.
万全,字全红,号密斋,湖北罗田人,明代医家。出身世医,专擅儿科,兼通妇科、内科及养生之学。万氏治医,以《内经》、《难经》为本,精研《脉经》、《本草纲目》,博采仲景、河问、东垣、丹溪诸家之说,主要述有《万密斋医学全书》10种,其《幼科发挥》《万氏女科》分别为儿科、妇科代表。所《育婴家秘》、《广嗣纪要》亦兼论儿科与妇科。本拟对万全儿科、妇科学术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万全,明代著名医家,一生著述颇丰.《幼科发挥》是其晚年为"发明《育婴家秘》之遗意"所作,也是对万氏儿科以及万全毕生学术思想的重新梳理,是中医儿科典籍中集大成之作.全书以五脏主病为纲,在承袭了钱乙五脏辨证学说的基础上,融入万氏的五脏有余不足论、重视脾胃、分期辨治以及有其独到见解的变蒸学说等学术思想和特点,医论详实,方药精当,对中医儿科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名医万全注重养生,活到了97岁。他认为,人要想延年益寿,关键在于坚持“四不”,即不偏食、不过动、不违时、不滥补。不偏食饮食上不要有偏嗜。他认为“嗜有所偏,必生所偏之疾,初伤不觉,久则成患”。不过动指不要过度活动,而是“动而中节”。他提倡“俭视养神,俭听养血,俭言养气,俭欲养精”。  相似文献   
8.
万全对小儿心身医学的论述和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彦  李宜瑞 《北京中医》2007,26(6):344-345
情志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小儿也不例外,相对成人虽情志致病在儿科较少,但并非如吴鞠通所言“小儿无七情六欲之伤”。笔者在研习明代著名医家万全学术思想的过程中,发现在历代众多儿科名家中,他是较早关注小儿精神卫生的医家,著作中不乏相关的论述。经系统整理,现总结其有关小儿心身医学的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家庭医药》2007,(1):I0015-I0023
消化不良方 名方 1.不换金正气散 (出自明代名医万全《保命歌括》) 方药:藿香,半夏、苍术、陈皮各10克,厚朴5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相似文献   
10.
唐彦  李宜瑞 《北京中医药》2007,26(6):344-345
情志是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小儿也不例外,相对成人虽情志致病在儿科较少,但并非如吴鞠通所言"小儿无七情六欲之伤".笔者在研习明代著名医家万全学术思想的过程中,发现在历代众多儿科名家中,他是较早关注小儿精神卫生的医家,著作中不乏相关的论述.经系统整理,现总结其有关小儿心身医学的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